美文网首页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骈拇(一)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骈拇(一)

作者: 花香小札 | 来源:发表于2021-03-19 21:28 被阅读0次

《骈拇》取篇首二字为篇名,是《庄子》外篇的第一篇,《庄子》外篇共十五篇。此篇《骈拇》主述勿以外界的规范加身,人的行为当合乎天性,顺应生命的真实情态。

此篇分四章。第一章指出仁义、辩言的行为尤如骈拇枝指,不符合人本然的东西。

续以小点诠释:

1.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脚趾并连、歧指旁出,是天性应有么?而是多余常人所得;附生的肉瘤,是形体本有么?而是本体的多余。

2.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想方设法推行仁义,虽比列于人体的五脏,却不是真正的道德。

3.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因此,脚趾并连,不过多连一块无用之肉;手长歧指,不过多长一根无用之指;各种多余的东西超出人本然的天性,则是过于推广仁义,过多使用听力与视觉。

4.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

多用视觉者,难道不是纵情五色、沉迷于色彩的光耀炫目?离朱就是如此。

5.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多用听力者,难道不是纵情五声,沉迷六律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音?师旷就是如此。

6.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

标榜仁义者,难道不是假以道德扭曲人性,沽名钓誉,喧嚷天下人遵守不可行的礼法?曾参、史䲡就是如此。

7.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

善于辩言者,难道不是穿词凿句、思绪疲惫于“坚白”诡辩,争执无益的言论去博取一时的声誉?杨朱、墨翟就是如此。

8.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故这些都是多余的旁门左道,非天下之正道。

第二章

提出天下正道是保持天性,性命的真实情态。仁义、礼乐只能使天下喧嚣、竞逐、困惑。

1.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所谓正道,不失其生命的真实情态。故,合在一起不算是并连,旁出枝生不算是歧生,长的不算多余,短的不算不足。

2.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因此,鸭腿虽短,接长就会使它烦恼;鹤腿虽长,截断就会使它悲哀。故原本长的不截短,原本短的不接长,保持天性,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3.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仁义大概不符合人的真实性情吧,不然仁义之人为何有那么多忧虑。

4.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 枝于手者,齕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

况且,对于脚趾并生的人,分裂两趾则会哭泣;对于手指歧生的人,咬断歧指则会哀啼。

这两种情况,一种多于应得之数,一种少于应得之数,而它们的忧患却是一样的。

5.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故意 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如今世上的仁人,愁眉忧虑世间的祸患;那些不仁的人,摒弃人性,贪求富贵。故,仁义大概不符合人的真实性情吧。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又怎会那般喧嚣、竞逐呢?

6.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

况且,用规矩、钩绳去矫正的事物,是削损了其本性;用绳索、胶漆去加固的事物,是侵蚀了其原貌;

7.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推行礼乐使人们背躬屈膝,实行仁义抚慰教化民众,藉以慰天下人心,这都违背了天下常态。

8.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 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

天下事物都有它的本然常态,这种本然常态是,曲的不依靠弯钩,直的不依靠墨绳,圆的不依靠圆规,方的不依靠矩尺,附合的不依靠胶漆,约束的不依靠绳索。

9.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故,天下事物皆是不知不觉地生长,而不知自己为什么生长;(道)

同样,各有所得,而不知自己为什么有所得。(德)

10.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因此,古今的道德并无两样,不可削损。则仁义为什么不断地如同胶漆、绳索一般,掺杂在道与德之间呢?使天下人感到困惑。

备注: 此篇整理于二0二一年 三月读书笔札。

相关文章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骈拇(一)

    《骈拇》取篇首二字为篇名,是《庄子》外篇的第一篇,《庄子》外篇共十五篇。此篇《骈拇》主述勿以外界的规范加身,人的行...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骈拇(二)

    《骈拇》第三章 进一步指出推行仁义使天下喧嚣、竞逐、损伤本性。(辩证看待) 续以小点释读: 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

  • 庄子  骈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 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

  • 《庄子》骈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

  • 庄子—外篇—骈拇—1

    【题解】 《骈拇》是《庄子》中人物形象很独特的一篇。庄子从“骈拇”这种情况入手,探讨了“形”与“德”的关系,揭示了...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外篇 马蹄

    马蹄篇,同取自篇首二字。主旨提倡人的自然天性,勿以礼乐仁义加以匡束。指出仁义礼乐破坏了民众的纯朴天性。 此篇分两章...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大宗师 (一)

    《大宗师》主题思想在于讲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死一如的人生观,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及行云流水的生活境界。 本篇分十...

  • 水润读书笔札丨 庄子 应帝王  (一)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 庄子认为世间的一切变化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是外在...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外篇 天地(一)

    《庄子·天地》篇,庄子外篇的第五篇。篇名取篇首二字,天地,意为天和地。天地篇由十五个章节编纂而成。 分章节、分小点...

  • 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外篇 天道(一)

    《庄子·天道》篇,庄子外篇的第六篇。天道,即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天道篇由十个章节编纂而成。 第一章 论述天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骈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vx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