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诚,是天道的本质属性。努力反身,回归于诚,是人的修为过程。能达到诚的时候,不必努力就能达到自然中节,不必思考就能豁然开朗,可以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做到诚,就是选择善并坚持做到它。要广博地学习,仔细地提问,缜密地思考,清晰地辨析,笃厚地实践。凡有所学,学了没有学会,不要轻易放弃。凡有所问,问了还不明白,不要轻易放弃。凡有所思考,思考了不懂,不要轻易放弃。凡有所辨,辨别了不分明,不要轻易放弃。凡有所行,行不到位,不要轻易放弃。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解说】中山大学的校训直接取了这节的主要内容。古代人读圣贤书是为了成为圣人,而圣人的境界就是诚,通过:学、问、思、辩、行这些努力,而且比别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永不放弃。这些不就是几百万华为人在近几十年来所做的科研实践的写照吗?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起点低,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也要把科技搞上去!这也是中国千万名科学家呕心沥血,付出比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十倍、百倍的努力从事导弹、太空技术研发的原因。今天中国之所以能在5G技术、航天、军事力量上能与西方抗衡,甚至是弯道超车,其实就是在践行着古圣先贤们的这些永不过时的学说、道理。甚幸,中国!
参考《儒学心印》作者王西胜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