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如果大雪封门》细节分析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如果大雪封门》细节分析

作者: 七月风吟 | 来源:发表于2023-07-18 20:01 被阅读0次

在写这份作业之前,先百度了一下细节描写定义,有图为证:

我决定这篇文就依照这幅思维导图提供的框架来写。我将根据细节描写的分类,从《如果大雪封门》中各选择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来分析 。

人物描写之外貌细节分析

已经天寒地冻,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还在和鸽子玩,还有一对对情侣,露着通红的腮帮子跟鸽子合影。

这段外貌描写不是针对主角的,描写对象是广场上陌生的人群。然而这个句子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露着通红的腮帮子”这几个字极具画面感。

“通红”这个词用得非常好。白色世界里的一抹抹红扑入视野,让人眼前一亮,吸睛提神。

同时,这种描写不仅令文字增色,还平添情趣。因为作者描写的对象是大冷天儿里的一对对情侣。天气寒冷,就连大人的脸也被冻得红彤彤的,但并不影响人们热火朝天地玩耍。

情侣们脸庞通红,恐怕不仅仅是由于天气寒冷所致。对于恋爱中的年轻人而言,尽管外面天寒地冻,他们的内心却是火热的。

热恋中的男子激情澎湃,脸上自然洋溢着热情的红潮。恋爱中的女子含羞带怯,一顰一笑间双颊漾起两朵红云。不得不佩服徐则臣这神来之笔,令人浮想联翩。

他的头发柔顺,他的个头小,脸白净,鼻尖上挂着一滴清水鼻涕。

上面摘录的是对主人公林慧聪的一句外貌描写。这段描写与先前对广场人群的描写形成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反差。

头发柔顺,个头矮小,皮肤白净,作者抓住林慧聪的特征简笔勾勒。读了这短短一行文字,人们立即就能从人群中辨认出主人公。笔者把白描手法应用得炉火纯青。

“鼻尖上挂着一滴清水鼻涕”是这句话的点睛之笔。寥寥数字瞬间使画面生动起来。透过文字,我似乎感到寒风扑面,鼻头酸涩。那滴鼻涕仿佛不是挂在主人公的鼻尖,而是悬在读者的心头。扑面而来的寒意让人浑身一紧。

同处一个广场上,在同样的大冷天里,透过这句外貌描写,我们发现主人公与不远处喧闹的人群格格不入。快乐和热闹是他们的,林慧聪不过是置身人群之外的看客。属于他的,除了寒冷还是寒冷。

人物描写之动作细节分析

慧聪决定收摊,对着鸽子吹了一曲别扭的口哨,鸽子踱着方步往笼子前靠,它们的脖子也缩起来。

之所以选择这段动作描写来分析,是因为“别扭”这两个字耐人寻味。作为放鸽人,慧聪对着鸽子吹出的口哨,听起来却是别扭的。为什么这口哨会让人感觉别扭呢?我想原因有三。

原因一:慧聪刚刚接手鸽群没多久,口哨还没有练熟,所以吹得生涩。

原因二:天气太过寒冷,导致人呼吸短促不流畅。试想站在凛冽的北风中,脖子缩在衣领里,身体瑟缩着,可能还会不时吸溜两下鼻涕,哪怕最高明的口技师,恐怕也难以吹出动听的口哨。

原因三:慧聪是个刚刚走出校门的高中毕业生,性格腼腆。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一个陌生人,他难免显得缩手缩脚。生疏加上害羞,还有无处躲藏的寒冷,他自然会曲不成调。

另外,这段描写中的“踱”和“缩”两个字也用得妙。一个“踱”字把鸽子走路时不慌不忙的样态描摹得惟妙惟肖。鸽子的脖子也缩起来,说明它们和主人一样也感到冷。这句描写让人萌生出一种感觉——林慧聪和他的鸽子是同病相怜相依为命的。

人物描写之语言细节描写

这篇小说中出现了多处语言描写,特点是简短精炼,意到即止。读来干净利落,酣畅淋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下面,我选一段自己格外喜欢的语言描写来分析。

“鸽子越来越少了。”他说,又把脖子往大衣里顿了顿。                “你冷?”                                    “鸽子也冷。”

“鸽子越来越少了。”句话表达了林慧聪担忧和惆怅的情绪。鸽子数量的减少让他深感不安。当鸽子少到一定的数目,慧聪就得把它们交还给二叔。这意味着他将从此失去生活来源,而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家乡。

可是,他还没有看到梦想中大雪封门的情景。林慧聪不远千里来到北京,除了谋生,不就是为了亲眼目睹一场封门大雪吗?眼看着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即将沦为泡影,他怎会不满腹怅惘。

一句“鸽子也冷”,瞬间拉近了慧聪与鸽子的距离。虽然他和鸽子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显然慧聪已经对它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对鸽子的寒冷感同身受,惺惺相惜。

人物描写之心理活动细节分析

我弄不清原因,附近没有鸽群,不存在被拐跑的可能。我也没看见行健和米箩明目张胆地射杀过,他们的弹弓放在哪我很清楚。不过这事也说不好。我和他们俩替不同的老板干活,时间总会岔开,背后他们干了什么我没法知道;而且,上次他们俩诡秘地出门找了一趟女人之后,就结成了更加牢靠的联盟,说话时习惯了你唱我和。

这段心理描写出现在鸽子不断神秘失踪事件之后。那时,怕冷的慧聪应邀和“我们”住在一起。隔三差五仍然有鸽子不知所踪,“我”自然会疑窦丛生。

这段心理描写信息量很大。

首先,进一步交代了“我们”居住的环境。附近没有别的鸽群,估计是因为住得地方远离居民区,比较偏僻吧。

其次,这段描写还告诉读者,“我”曾经与行健和米箩是一伙的。所以我知道他们的弹弓放在哪里。

再次,从这段文字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和行健、米箩两位室友间的关系并非亲密无间。他们对“我”估计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最后,字里行间显而易见,我与两位伙伴间的友谊产生了裂痕。因为他俩曾一起找过女人,所以关系更铁。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正如卓老师所说,写小说不能平铺直叙。我们要通过各种细节描写,巧妙地向读者传递各种信息。这样可以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环境描写之社会环境细节分析

我对他们俩送鸽子的地方的印象是,墙高,门窄小,墙后的平房露出一部分房顶,黑色的瓦楞里两丛枯草抱着身子在风里摇摆。听不见自然界之外的任何声音。就这些。

“墙高,门窄小”这几个字给人的直觉是这住宅更像一座监狱。令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疏离和戒备感。

瓦楞里生有枯草,说明这座宅子已经有些年成了,瓦楞里积聚了足够的泥土,以至于长出野草来。

还说明房子的主人对院落疏于打理,房顶长了野草却无人问津。让人读来生出荒凉之感。

“两丛野草抱着身子在风里摇摆”进一步渲染了天气的寒冷。野草如同人一样,彼此抱着身子在呼啸的寒风中取暖。一种抱团取暖的凄凉感油然而生。暗示行健和米箩与那位女子的关系,也应是相濡以沫的。

这段环境描写的最后两句告诉我们,此处寂然无人声,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住在如此荒僻之地人们的境遇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环境描写之自然环境细节分析

这个冬天的确很冷,阳光像害了病一样虚弱。
冬天的太阳下得快,光线一软人就开始往家跑。
我出门立马觉得天阴下来,铅灰色的云在发酵。

这些句子实在太惊艳。除了我摘录的这三句以外,文中还有不少如此绝美的句子。我不由感叹,原来自然环境也可以这般描写。这笔墨洋洋洒洒如有神助。让人不禁对徐则臣的文字功底竖起大拇指。

第一句采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连阳光都像害了病般虚弱,可以想象出天气是多么的严寒。

第二句用一个“软”字描写光线的变化,由视觉刺激转变为触觉刺激,令读者对光线由强到弱,由明到暗的变化,产生更加立体的感觉。这种知觉上的异质性描写简直妙不可言。

第三句里“发酵”这个词用得更加出其不意。云像发面团一样,在不断膨胀,不断变大,而且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作者用词这般贴切与生动,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

在《如果大雪封门》这部短篇中挖宝真是过瘾。一字一句品读琢磨,如获至宝,收获感爆棚。唯愿这些宝贵的养分,能令自己的文字如春草般生机勃勃,如清茉般芬芳怡人。

相关文章

  • 如果大雪封门

    如果大雪封门,我悲悯的 除了羊群,鸟雀再没有其他 我就会就地取雪温在壶里 省的去打水的程序 我会让火炉烧的很旺 或...

  • 如果大雪封门

    如果大雪封门 我就把日记本子拿出来 烧掉 在过去的我的灰烬中 埋上一颗梦 我要无畏 鲁莽 狂妄 如果大雪封门 何时...

  • 《如果大雪封门》和如果

    去年的年末,我在临沂市人民广场,在公园小小的一个角落,有家人养鸽子,红色的嘴细长的腿,浑身雪白,丰腴的像一个球一样...

  • 如果大雪封门 愿你不再离去

    ——读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能荣获“2016中国好书”,短篇小说集《如果大雪封门》是有独特文字魅力的。 或...

  • 省略的艺术

    读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闲来无事,看到《飞鸟集》中都在读《如果大雪封门》,怀着好奇之心,去搜罗了一下这篇小说,小...

  • 分析《如果大雪封门》的标题和开头

    回顾一下之前卓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标题和开头是一篇小说的第一和第二个元素,一个好的标题往往会有意蕴和象征意义,...

  • 分析《如果大雪封门》的标题和开头

    这是我读徐则臣的第三篇短篇故事。第一篇是《露天电影》,第二篇是意外碰到的《兄弟》,第三篇则是这篇《如果大雪封门》。...

  • 《如果大雪封门》之忆秦娥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徐则臣是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2014年8月11日,他写的小说《如果大雪封门...

  • 作业|读《如果大雪封门》

    分析标题和开头 《露天电影》和《如果大雪封门》都是徐泽成的作品,当时卓老师推荐给我们,从题目来说首先吸引我第一时间...

  • 大雪封门

    先生走出去又打电话回来告诉我说,给孩子们都盖好被子,下雪了挺冷的。我拉开窗帘一看,真的下起了大雪,雪花漫天飞舞,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如果大雪封门》细节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gn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