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展起因:
让我们回顾下从13年开始,雾霾成为了我们日常口中的常见词。而且雾霾也不光是在北方存在,基本全国各地都有雾霾的身影。随着雾霾词语在新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权者开始重视雾霾的治理。13年悄然确立京津冀地区煤改气的政策方针,但是由于某些不可名状的原因只有天津、北京地区煤改气进展的较为顺利,其他地区开展的不是很顺利。 时间到了15年事情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由于有了“环保督办组”的轮番突击检查以及国家的持续关注与社会舆论压力下,北方煤改气突然开始了“跃进式”的发展速度。由于16年煤改气的普及率还未达到很高程度,很多只是动了企业的“蛋糕”。时间来到了17年,由于北方多地煤改气进度受到了上面的压力,所以多地在17年里很多地方把它当成了政治任务,仅在一年时间里就完成了煤改气的大面积普及。
结果:
今年入冬以来北方多省得天然气供应就开始紧张,近日来更是有些地方中断了天然气供应。例如山东省燃气供应紧张;河北省的天然气供应缺口已经达到了10%~20%,挂出Ⅱ级预警状态(橙色预警)。多数地方燃气价格已经突破了7000元一吨大关,河北石家庄地区更是创下了9400元一吨。由于以前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城乡地区以及部分城市采用燃煤取暖,今年为了保护空气燃煤不给用了,而燃气供应不足,所以有了很多地方的民众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只能苦苦挨冻。 相关新闻:北方民众挨冻新闻搜索
那么这个利国利民的政策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结果,原因很多,下面主要讲几个原因:
一.中国可用的天然气资源太少了
从2006年我国天然气开始进口,进口量逐年上升,天然气进口通道不断完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3年,随着中缅管道建成投运,广东珠海、河北唐山和天津浮式LNG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西北、西南、海上三条天然气进口通道初步建成。天然气进口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口量5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对外依存度突破了30%升至31.6%,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
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2014年,消费量将达1860亿立方米,进口量达到630亿立方米。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还将不断上升,基准情景下,2015年需求可能达到2000亿立方米,2020年达30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将接近50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天然气资源本就匮乏——我国天然气的使用总量中,有大约30%需要进口。没有大规模的“煤改气”,我国天然气供应也比较紧张。现在看来,有进口也不能保障天然气的足量供给,而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我国的进口方式也不够专业。据报道,中国的天然气管网建设比较滞后,目前,我国通过管道运输进口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亚地区,除此之外,从其他大部分地区进口天然气,大都是买液化天然气。

二.优良港口与相关设施的缺乏
由于我国优良港口的数量不多且相关设施不够完善,LNG船进不来,近段时间的燃气巨大缺口无法得到缓解。中俄天然气管道要在2018年才开始输送燃气(这还是中俄两国领导多次磋商才有的结果)。所以长远来看我将会国建造多个优良港口与生产燃气大国铺设更多燃气管道来保证燃气的稳定供应。
三.部分地方政府懒政
10%~20%的燃气供应缺口,应该说可以挤压几个大的用气单位就能把民用的部分给省下来。但是部分政府确没有这么做,而是任由民众挨冻,借此向上面施压:说了煤改气不行,你非要这么做,现在民怨多大。这个不好开展。
四.天然气储存技术落后及其政策的影响以及供应结构单一
由于我国天然气储存技术的落后,以及天然气储存政策的影响——储存的天然气价格必须保持稳定,导致了我国天然气储存量只占消费级天然气的2%,低于国际标准的16%。我国天然气的供应是由大型央企垄断的,由于缺乏竞争,相关服务及设施配套一直较为落后。
五.当权者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当权者没有考虑煤改气快速推进而相关配套衔接不上的后果,此前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虑与实地考察。导致很多民众受冻
北方多省燃气供应中断的后续措施就是环保部暂时暂停煤改气环保部暂停煤改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