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作为《千年一叹》的续篇,同样也是余老为了更好地梳理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所作,与之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次的目的地是有着精雅街道、慵懒咖啡香味的令很多人神往的欧洲,不必穿越沙漠壕沟,无需担忧零乱枪口。有别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所谓游客,余老边走边诗意地思索欧洲天下,思索相对于欧洲文明来说,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欠缺在哪,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行者。全书总共分四卷,分别描述了在南欧、中欧、西欧和北欧各处作者所考察过的地方、给其留下印象的人和事以及当时对于欧洲、中华文明的思考与启发,简言之就是在欧洲各地带有思考带有对比的游记合集。
第一卷:南欧
这里有因维苏威火山霎时毁灭的庞贝城;有隐然之间气势磅礴的伟大古都罗马,它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格局的完整遗留,每一项遗留的昂扬姿态,每一个姿态后艺术巨匠的设计和每一个设计营造的巧妙和谐;有毫无车马之喧交通仅靠船楫和步行的魅力威尼斯;有像老人般的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而在佛罗伦萨又不得不提对文艺复兴提供巨大金钱、权利和鉴识力支持的美第奇家族;有洋溢着艺术气氛的“流浪”之城-巴塞罗那,不问脚下只问前方的流浪本质在这得以体现;有支持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的风情西班牙和热衷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
第二卷:中欧
来到奥地利就进入了中欧,这里除了很有文化的首都维也纳之外,还有令余老想起了中国古代山水哲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奥地利山区,那儿的山区绒草葱郁,色调和谐明丽,人迹收敛,真能让人由内而外地回归大自然。因诞生了音乐大师莫扎特而改变了自己城市坐标的萨尔茨堡,如今不得不满面笑容地承办各大世界音乐活动,也不知这种高层文化的过度张扬是否会影响新文化的创造活力和民众的自主审美。日日回荡着节日般气氛的不同捷克其他很多城市的布拉格,音符、色彩、人流、自由生态都能让人感觉酣畅淋漓。再来就是策动两次世界大战并双双惨败却又能突飞猛进地恢复经济的德国,能进能退、老练含蓄的它有着大森林的气质: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瑞士,曾经是世间特困地区,曾经的他们在战场上是被作为雇佣兵的棋子,也正因为回避了战争,如今的瑞士成为了手表大国,它设定的指针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
第三卷:西欧
西欧第一站就是法国了,先来看看可爱城市巴黎,它悠闲却也努力,所以神采奕奕;它聚合包容却也自豪挑剔,所以高傲宽容。塞纳河畔,卢浮宫,咖啡馆,自筑气场之墙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内向、自足的巴黎人,都给予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韵味。当然还值一提的就是法国的美食文化了,竟准向小学生开设烹饪艺术系列讲座,美食有排场有滋味甚至精致。
接下来看崇拜贵族的英国,它的贵族不同中国的些许庸俗,而是真正的形成于艰苦血战中,勇猛英武,正直好学,所以有了大家眼中温和渐进、具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当然英国的魅力远不止这些,著名的温莎城堡、伊顿公学、文化巨匠、一流学府等等应有尽有。
再来就是荷兰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所在地;色彩之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玲珑小国-摩纳哥,它却也被称为赌博大国、邮票大国、赛车和旅游大国。
第四卷:北欧
北欧这站主要是一些小国,包括文学巨匠安徒生所在地丹麦和它长夜漫漫的首都哥本哈根;推行了彻底福利政策的瑞典,发行公债提高税收,增加人民福利,致力公平,也同时滋生了大众惰性,减损活力,影响效益;还有靠石油致富所以依赖关爱自然又同情弱者的挪威,它也几乎成了“女权国家”;最后是冰清玉洁的冰岛国。
总之,欧洲文明自有它璀璨耀人的一面,物质充裕、个体自由、体制民主,甚至令大多东方人歆羨追慕。但必须注意到所有东西被过分解读,就会夸大其价值;被待之以滥情和浅薄,就会带来一些传统人与物的过度或不必要的存留,而抑制创造新文明的活力。所以外人对于欧洲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于欧洲人来说也应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本国文化,对待非文明现象应给予重视,切莫闭幕塞听、沾沾自喜。还想再提的一点就是咱们中国人与欧洲人关于度假概念的理解,中国刻苦耐劳,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对欧洲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平日的工作大半是为了休假,休假是使人恢复人性,因此才会在欧洲各地可见悠闲地喝着啤酒或咖啡的闲人,这就是文明生态差异所在。财富无限而生命有限,勤劳的中国同胞们咱是不是应该稍作停歇,好好感受下生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