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1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1

作者: 陈牧羊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20:38 被阅读398次

《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篇目,被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膜拜的同时,也想结合自己的学情有点自己的思考,却又终究脱离不了前人的窠臼,于是暂时放弃了折腾。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是“学习仿写”,正好王君老师曾经把此文处理成写作型文本,于是,大胆把王君老师的大思路照搬了过来,细节处理上做了些删减,上了此课。

一、 导入

初一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时,我发现很多同学买的版本是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合集。之前我们学过了《朝花夕拾》的两篇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呐喊》里的一篇小说《社戏》。“社” 本义为土地神,“社戏”实际就是在祭祀土地神时进行的有关戏艺活动。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仿照“思考探究一”所给提示,按照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思考探究一”提供了八个空,其中一个提示为“下夜行船”。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说:我们就从“下夜行船”的情节找起,找出文中对应的内容后,再从后面的内容里,继续概括之后的几个故事情节。在概括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梳理得细致,有的梳理得粗糙,但大体上能用四字短语顺着提示的思路进行。)

2.理清故事情节后,我们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提到“概括”,学生们要么是用评价性的词语回答,要么很难用简洁性的文字回答。虽然一直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是不尽人意,仍然需要加强训练。)

三、研读课文,学习仿写

    预习课文之前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在最后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迟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们现在大致已经理解了全文,那夜的戏真的好看吗?

(只要读了本文的都可以看得出,文中的戏并没有如作者最后一段所言的好,准确地说应该是很让人“扫兴”的。这个“扫兴” 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以下开始借用王君老师的思路了。)

那夜的戏大家是很扫兴的,以至于看得“我有些疲倦了”,除了正面描写的这句外,还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呢?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术语他们会用,也能够辨别出来,但是距离如何运用还隔着一大段距离,在学习运用之前,继续欣赏、学习吧。真要感谢鲁迅,感谢王君老师,一个提供了案例,一个提供了设计。)

只听又同学已经读了出来“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

我补充:这事从行动的角度写疲倦。

又有同学读到:“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了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我补充:这事从幻觉的角度写疲倦。

有了开头,后面的回答就多了,只是,学生们习惯了从情节入手去理解,一些灵动的虚词,他们很难注意到。于是给他们做了个小小的提示。

我说,比如“然而老旦终于出场了”这句中哪些个词语能看出来“我”的不耐烦呢?学生恍然大悟,立即明白了原来虚词也是很有表现力的。

只是,此时,下课铃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

明天,继续学习仿写。

相关文章

  •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1

    《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篇目,被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膜拜的同时,也想结合自己的...

  •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2

    今天继续学习《社戏》的心理描写。 昨天两个班的教学设计,大思路一致的情况下做了些微调。二班是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准备...

  • 旺达与巨像

    向经典致敬

  • 向经典致敬

    — —师生共读《弟子规》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天天向前走去,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

  • 向经典致敬

    不知道第几遍重温《飘》了,每次阅读,都会加深对女主的喜爱和钦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尽...

  • 向经典致敬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

  • 向经典致敬

    11月有两场演出牵动着京城乐迷的神经,柏林爱乐乐团要来了,时隔7年再次莅临国家大剧院,网上售票时间一再推迟,开票之...

  • 向经典致敬

    当今时代,信息大爆炸,多种文化碰撞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绚烂文化景象,在众多的文化中如何汲取精华成为一个重要...

  • 向经典致敬

    西游记。

  • 向不跪着致敬

    向您致敬 向勇敢致敬 向不跪着致敬 向扑通扑通前赴后继奔向大海的雪花致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yt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