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琳达,31岁,单身,一位直率又聪明的女士,主修哲学。在学生时代,她就对歧视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较为关心,还参加了反核示威游行。
问题,琳达目前的情况:
1. 琳达是小学老师。
2. 琳达在书店工作,她还在学瑜伽。
3. 琳达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4. 琳达是妇女选民联盟成员。
5. 琳达是银行出纳。
6. 琳达是保险推销员。
7. 琳达是银行出纳,还积极参与女权运动。
受试者不拿报酬和拿了报酬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拿了报酬的第七个选项的排名会在第五个的前面,而一般的选择,第五个排名会在第七个的排名前面。
其实这里有个“合取谬误”,因为第五个的概率一定会比第七个来的大的。
通过直接比较,人们总会认为两个事件(在此即为银行出纳和女权主义者)的联合出现比只出现其中一件事(银行出纳)的可能性要大,此时就出现了合取谬误。
合取谬误是概率的误解,人们会有一种“少即是多“的思想。书中也提到了一种减少谬误的条件,让变量有空间的暗示性,把范围缩小的个人。比如书中举得例子:
不列颠的哥伦比亚省针对成年男子样本作了一个健康调查,这些男子年龄不同,职业也不同。请对以下价值给出最佳评估:
在被调查的男子中,有几成人有过一次甚至多次心脏病发作的经历?
在被调查的男子中,有几成人既超过了55岁又有过一次甚至多次心脏病发作的经历?
不列颠的哥伦比亚省对一个由100名成年男性构成的样本进行了调查,这些男性年龄不同,职业也不同。请对以下价值给出最佳评估:
100名受试者中有多少位有过一次甚至多次心脏病发作的经历?
100名受试者中有多少超过55岁又有过一次甚至多次心脏病发作的经历?
上述问题中的“多少”使你想到了个体,但“几成”就不会使你有这种联想,从这点来看,这个难题的答案就不难理解了。
示例:
示例—少即是多
“他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情节,还坚持说这个情节出现的可能性很大。这不是真的,这只是个貌似合理的故事而已。”
“对于贵重的产品他们还附赠一个便宜的小礼物,这样的话,整套产品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少即是多就是这个意“很多情况下,直接的比较使得人们更谨慎也更有逻辑性。不过,也不常是这样。有时即使正确的答案就在眼前,直觉也会打败逻辑。
第16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示例—原因和数据
“我们不能假设仅仅通过统计数据他们就能真正学到知识,需要再给他们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个体案例来影响他们的系统1(作出判断)。”
“不需要担心这个统计学信息会被忽略掉。相反,它会立刻被应用到形成陈规的过程中。”
第17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关于技能训练的一条重要原则:对良好表现的嘉奖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
示例—回归平均值
“她说经验教会她一个道理,批评比赞扬更有用。不过她不明白这是回归平均值在发挥效用。”
“也许由于惧怕让众人失望,所以他的第二次面试没有第一次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他第一次的表现太优秀了。”
“我们的筛选过程并不是很完美,所以我们会考虑回归性。有些极其优秀的候选人也会让我们失望,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惊讶。”
第18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这一章和第17章有点像,基本讲的就是人们的系统1的会带来的错误的判断,一般直觉会影响人们,导致判断偏离里了方向。
按照以下4个简单步骤来做,我们就可以进行无偏见预测:
1.先估测出平均绩点的平均值。
2.根据你对证据的印象算出与之相匹配的平均绩点。
3.对你的证据和平均绩点的关联作出估计。
4.如果关联度是0.3,则从估算出的平均绩点的平均值中抽出30%,放到与之匹配的平均绩点里。
参考书
《管理决策中的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