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次成长(1)

二次成长(1)

作者: 逗妈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21:43 被阅读0次

1,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经历了第一次成长,也就是我们从出生到18岁的这个自然阶段。这个成长的过程可能充满了坎坷,成长的结果无法令人真正感到满意和幸福。我们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呢?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二次成长的机会,这得益于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极强的可塑性,二次成长其实就是对已经定型的人格重塑的过程。

2,第一次成长中,我们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我们很被动,对于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没有过发言权;但是,在二次成长中,我们自己是主体,这将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我对话和探索的旅程,你将有机会自主决定你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成为的人。

3,人格的重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当你真正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往往已经成人多年,人格已经定型,而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稳定性。很多时候,我们的无力感都来自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改变眼前的困境,这种无力感先是让我们绝望,然后会使我们麻木,最终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期待。

然而,最深沉的绝望中蕴含着最强大的力量。人格之所以如此稳定,是因为它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了一条条的沟壑,我们的思绪和情绪会习惯性底顺着这些沟壑流动,沟壑的走向决定了流动的方向。但是大脑的可塑性极强,它的生长潜力可以持续一生,我们总是有机会做些什么,实现改变。只要有了正确的方法和长久的坚持,我们可以改变大脑的沟壑,也可以重新建立习惯性反应,我们的人格会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很多人的改变总是无疾而终,根本原因就在于改变的动力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而是为了摆脱和逃避当下的自我厌恶感。要实现人格重塑,最重要的就是要给自己时间和耐心,学会和自我厌恶感相处。我们听了太多关于变好的方法,却忽略了在变好之前,如果不能和自我厌恶感相处,所谓的变好,是不会实现的。

4,自我重塑就像自己做了一次自己的父母,用我们理想中的父母的样子对待自己、呵护自己,支持包容自己的每一次试错。很多时候,我们缺失的不是自我,而是理想的父母。很多人本能底想要从父母身上寻找这缺失的部分,但万万没想到,缺失的最后一块碎片只有从自己身上才能找到。完成自我重塑的一个信号是信任自己。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要独立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你也许会害怕,但你仍然选择继续往前走,因为你信任自己。

5,责怪父母是不是一种处理方式呢?当然是,但它是一种“伤敌八百,自损不止三千”的处理方式,是一种不同于小时候但仍被父母控制的方式。小时候,我们是因为太渴望被爱而屈从于父母的控制;长大后,我们是因为太渴望通过恨和报复来发泄而屈从于父母的控制。无论哪种方式,它都削弱了你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

6,存在即被感知——如果我发出一个信号,能够收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回应,那么我就感受到存在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存在感是有条件的,似乎只有自己很优秀,在人群中能够成为闪光点、有价值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存在感,否则自己就是不存在的,可以被忽略的,被大家遗忘和不在乎的。但真正的存在感是无条件的,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有多少优点和缺点,都值得拥有存在感。

7,你不需要额外做什么,你的存在就能够被注意到。

8,婴儿的啼哭也许打扰平静,但事实上它的本质是非常中立的信号,而且可能代表很多含义,可能是希望有人和自己说话,饿了,或者想排泄等,当然也可能是情绪。只是不管是哪种需求,最后都变成了哭喊这一种方式。

9,健康的存在感&不健康的存在感

10,我们之所以追根溯源到一切开始的地方,不是为了找出罪魁祸首,找到承担责任的人,而是要找到自己形成现状的原因。每个人的原因不可能是完全想同的,能够相对客观地理解自己,才是我们的初衷。

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一直追溯到起点,改变那个最先犯错的人,因为真的较起真儿来,一方面这个“错”可能需要追溯到你的祖父母辈,另一方面在这几代人的模式遗传中,有很多共同作用的因素,比如文化、社会等本来就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这些因素并非在找出犯错的人之后就会得到解决。

我们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不得面对的一个困境是,我们只能解决在我们掌控范围里的问题,接纳了这个困境,改变才会开始,也才可能真正实现。

所以接下来我们能做的是找到自己成长的起点,然后带着现在的智慧,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然后期待更多的人的改变能够影响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世界。

相关文章

  •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读书笔记一

    篇一:教师如何实现二次成长——《教师二次成长论》读书笔记 2021.2...

  • 成年里的童年

    光是看着书名,我点脑海里就开始天马行空地幻想,二次成长,指的是何种形式的成长?二次又是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算二次? ...

  • 向着明亮那方1.3

    【教师的二次成长】 昨天看了李海林老师写的《教师二次成长》。他说一个教师从教开始,10-15年能完成第一次成长。 ...

  • 二次成长

    最近迷恋上了樊登,看他的视频,听他演讲,专注到脑袋里只剩他的大脑门儿和嘴巴动态,连他讲课时的背景墙和桌椅都自动忽略...

  • 二次成长

    改变对方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成长自己,随时可以开始。

  • (成长)第二次生命(1)

    祸从天降(1) 天已经越来越黑了,去大崖边种地的爸妈还没回来。饭菜早已经冷了。 今天阴沉沉的,晚上不会有月亮,他们...

  • 第2次作业布置(成长营)

    沐新创业者成长1营(天官) ——第二次作业布置如下: 示范作业如下: 【探索-选择-放大】身边案例: [深入篇] ...

  • 《如父如子 Like Father, Like Son》---一

    每一个男人在成为父亲之后也就开始了自己第二次的成长过程。不管你在第一次成长中是多么的成功,第二次的成长都有可能失败...

  • 反思型写作 (袁卫星)

    1.反思型写作需要积淀。 2.三重对话:文本,师生,自己。 3.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

  • 职场悟

    1.前两天部门开会,会上有个小感悟:目标的变化能牵动成长,目标上升变化得越快,成长也就越快。 这是我第二次听会,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次成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e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