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阅读最后一题解法浅探

语文阅读最后一题解法浅探

作者: 慧韵凝痕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21:50 被阅读0次

      从新高考命题形势看,文本阅读突破了以往单文本阅读的模式,即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叫双文本阅读模式,双文本或为同一作者所创作,或为不同作者所创作,体现了比较鉴赏的高层次考查要求。当然,以后也可能会出现三文本的阅读模式。除了常规题型和考点,还出现了双文本之间信息互相参证的题型,以考查现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从分布上讲,分析这几年的双文本阅读试题,可见在高考的试卷结构形式中,阅读一出现的较多,文学类和文言文也时有出现,诗歌出现过两首短诗。

      从传承性看,非连续文本大致脱胎于最后一题的探究题,原来的这一题会出现某某人说过什么话,有过什么观点,请根据文章或分析、或证明、或比较异同等,如2021年新高考1卷文言文,如冰山理论等都是,现在直接出现一段话,也即第二文本,依据文本出题探究,保持了试题的应用性、创新性、情景性的特点,考查大致从三个方面入题。

      从做题方法上看,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一般性和文章体裁的独特性,这些,可以做为答题角度,然后选取二至三个最佳切入点。

      先说一般性,一篇文章,大体分为结构、技巧、语言、主旨、形象等几个方面。这是答这类试题必须建立的宏观切入角度,也是必须具备的宏观分析视野。

      在明晰角度的基础上,还得具备解答这类试题的必备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提高关键能力。

      以结构为例,构思篇章的技巧,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铺垫伏笔、抑扬悬念,设置线索,结尾方式等。单就线索而言,又分为单线,双线,时空线,物线,情感线等,从作用上说,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体、行文富于变化、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等作用。

      以上说明,学生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否则,所谓精准做题,基本上等于缘本求鱼,隔靴挠痒,水无源头,是流不远的。

    例如:

      文本一略

      文本二: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她的创作都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美”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从而呈现出“独有的美的特质”。(选自梁海《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

      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独有的美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①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作者将时间人格化,“行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又把“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②所思所感具有“美质”。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③语言风格具有“美质”。文章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

        切入角度就是从思想观点、技巧、语言三个角度切入。

        这是思考和答题的范式。

        再如,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文本二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略。

      文本二指出,散文要创作“有意思的散文”,试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做到“有意思的散文”这一主张的。

        答案:①文本一是为画展写的一篇序,却成为散文佳作,体现题材的拓展,符合“有意思的散文”创作要求。②文本一中丰子恺的形象都出于作者的真实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充满诗意,符合“有意思的散文”创作要求。③文本一写了丰子恺书法功底的事,看似“闲话”,但却表现了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此答案的特殊性在于,贾平凸在评价中提到了主题的多义性,情感性,闲笔的趣味性、结构、语言、叙事节奏等六个方面,且前三个是重点,所以答案围绕前三个展开。

      但实质仍然是这样的思维范式。

      特殊性在于,答此类题时,除了一般性之外,还得注重结合文体知识。当然,文体知识也离不开一般性,且应在一般怔的统领之下。

      例如:鲁迅的《幸福的家庭》文本略

      4.鲁迅称此文模仿了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试分析此文以推断许文的主要写作特色。

答案:①反讽(对比、反衬)。本文题为“幸福的家庭”,现实却毫无幸福可言,想象中的无比“幸福”和现实的无比窘迫形成强烈反差,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若从轻松的笔调角度凸显其反讽性,亦可)②心理独白贯穿全文(以意识流的方式)。小说以“他”的心理描写(意识流动)为主,展开对“幸福家庭”的多角度臆想,再通过“劈柴”“白菜”拉回现实,使小说有浓郁的意识流色彩。③幻想与现实故事的“双线”交织。以幻想中的“幸福的家庭”的构思为主要故事,和“现实中的家庭”互为交织,共同推进情节发展,丰满了形象,拓深了主题。④结构的复沓(摇摆)。小说情节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反复(摇摆),以充分展示“他”的心路历程和现实窘迫,展现矛盾及反差,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分裂性。⑤复调特征(多重对话交织)。幻想与现实、世俗与个人,以及自我内部的多重对话体现了文本内容层面众声喧哗的复调特征,是复杂社会的缩影。

      这个答案答三点即可,统一在文章的—般性之内,又要着重结合小说答题的三要素+一主体+读者感受的五个角度,比如反讽是手法角度,2、3、4小点又糅合了手法、结构、及小说情节构思的独特性。

        特别强调的是,从历次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审题不够精准,极易答错方向;其次是知识不牢固,知识点再现困难,或知识混乱;再次,答题泛化、概念化明显,大而化之,不结合文本;最后,这只是提供答题的思考的角度,不是答案,也不是套路,不宜在解答时做为答案呈现,呈现的应该是从这些思考的结论,即答案要点。

相关文章

  • 悲惨的晚上

    今天晚上,吴老师说,:‘‘今天晚上语文作业,是把试卷抄在摘抄本上,第一题和最后一题不用抄,第七题的阅读题课文也不用...

  • 2018-06-14 LeetCode28

    题目描述 我的解法 简单的遍历寻找,虽然一看到这一题就想到了KMP算法,但是全都忘记了。。。 最优解法 大众解法 ...

  • 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 晴(270)

    今天宁宁说她考试了,数学可能有粗心的,但是保证能得95分以上,语文最后一题不会,问她最后一题是什么,她说了半题...

  • 2019-01-27第三天

    leetcode上一题,有时不用按照题目固有的解法去做欸题目: 阶乘后的零 有一个解法是这样的

  • 102. Binary Tree Level Order Tra

    和之前一题很像,把之前一题的解法答案reverse即可 Java Java,貌似不需要reverse,递归的时候l...

  • 关于所谓学贯中西和中西文化融合的问题

    《浅探》的浅探 朱文长著《唐诗浅探》读后 唐德刚 ………… 本来,任何文人、思想家、哲学家……一般都跳不出他们自己...

  • 查达江

    今日阅读了《我想浅浅教语文》一书,收益匪浅。

  • 草菅人命

    今天女儿成绩报告出来了,数学成绩有点低,打电话给数学老师,原来最后一题是对的,只是和答案的解法不同,改卷老师没有仔...

  • 孩子,不是你的错

    大宝周末语文作业是: 一、一张试卷。 二、语文书48页最后一题,写某处景物。要有题目,第二行空两格写。 周六...

  • 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浅探

    今天阅读的文献是《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浅探》,作者采用阅读圈活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合作研读文本。每个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阅读最后一题解法浅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m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