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思践悟218------散发
“散发”一词很平常,但放到人生修练层面意义就不一样了。
今天,大能量导师马龙飞讲到,外界了解我们的信息,即源于我们的散发。说这句话是缘于课上的一个体验。马老师让一名同修上台,让下面的学员对其了解情况发表不同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有的说她叫什么名字、从事什么职业、什么爱好等等。我发现,凡是能准确说出她信息的人,都是与她平时有交流,或者之前有交流,或者从她自我介绍中,或者从其同地方来的人。
能知晓我们信息的人,确实源于我们的散发。你再好,如果不“散发”,谁又理解你呢? 老王卖瓜,还自卖自夸呢?你自己不推销自己,谁又帮你推销呢?古有“好酒不怕巷子深”,当今社会,你的酒香“散发”不到巷口,也许就被人截走了,还卖什么酒呢?是珍珠总会发光的,如果土层盖得厚,光也很难穿透土层让人发现的。再遇上“不良人”专门再套一个黑袋子,更无发光之日。
可见,再优秀的人,如果不“毛遂自荐”,光想等“三顾茅庐”的机会,已不现实了,必须得自己“散发”自己。你“散发”信息不够,别人也不会深刻了解你。你散发的面越宽,了解你的人越多,你的发展机会也就越多。这样的人,往往也是善交友、乐交友的人。往往也是性格开朗、能搞“外交”的人。
散发什么就回收什么。这里面有因果关糸。我想有个好人缘,于是,我就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别人认可自己行的一面,同时积极向别人展示自己,主动沟通、主动交流,自然而然地就会交到很多朋友。我想谋个好职位,于是,就好好工作,全力提升工作能力,与领导交好,与同事团结,见机会就抓,练就“见圈就跳”的能力,谋职就不难。你想要什么,就要向外界展示什么。你自己不“散发”,既使“散发”再发不出足够的气场,也很难达到回收的效果。
可见,“散发”也不一定有效果。关键还得“散发”出吸引力。就象电磁波一样,一股一股地向外辐射,让人感受到你的“散发”才会有效。这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内涵和素质。
但是,要想取得实效,“散发”还得讲求条件。就象马老师讲的,你在人家瓜田里系鞋带,必然被打。糸鞋带这种行为没有错,就是因为让人认为你蹲下偷瓜呢。如果你不蹲下而是弯腰糸鞋带,虽然方式改变了,但还是在瓜田里,还是会被误认为弯腰偷瓜呢?可见,改变方式不对也不行。如果要改到马路边上糸鞋带就行了。让人也不会产生误解和歧义了。
只要在一定环境下,具备足够能量的你,“散发”什么就会回收什么,此言不虚。
2018年12月29日23:18 陈涛 兖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