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影《小丑》,能够得到欧洲的威尼斯金狮奖,也说明与那些一味渲染暴力的影片,《小丑》有其不同之处。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亚瑟从一个社会底层的精神病人蜕堕为杀人恶魔的过程。开始的亚瑟虽精神有残疾,但他还是努力在为生活打拼。为不被社会抛弃,他在自己大笑症发作时会礼貌地递给别人事先制作好的说明卡片。回到家他会精心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他还有一个将来成为脱口秀艺人的梦想。
令他脱离正轨的因素有许多,但看完影片后,在为亚瑟惋惜的同时,我在想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吗?
有影评说亚瑟没有在现实中得到一丝关怀,是社会大环境的无情把亚瑟逼上绝路。但影片中当犯病时的亚瑟把说明卡片给黑人妇女看过后,是得到了她诚恳的道歉的。还有公司老板,别人认为亚瑟是怪胎,他说他喜欢亚瑟,说不上为什么。他给了亚瑟工作的机会。亚瑟的母亲叫他“开心”,她本身自顾不暇,可她希望亚瑟能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人。从这个名字中就深涵着浓浓的母爱。
遗憾的是在这个善恶夹杂的世间,亚瑟把恶无限放大了。他认为这个世界对不起他,都糟践他侮辱他。连他最崇拜的偶像脱口秀主持人也在节目中拿他的视频取乐。其实快乐不就是大伙开开彼此的玩笑,然后哈哈一笑而了之吗?
试想一下,如果亚瑟没有杀人,当脱口秀节目邀请他做采访时,亚瑟把他这些年的经历讲述后,我不相信人人都会取笑他的大笑症。
当社会确实不是那么美好时,坚守住心底的那一份善。人之初,性本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