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儿时的我去过三线农村,鬼神之说是那里最高的信仰。一次去那,同路老者到目的地时有些神志不清,让人看看,说是因傍晚经过坟地时,被一小妖附体。到深夜还没好,几经找人,已是后半夜,从临村请来一个专门驱妖的女人,女人50岁上下,与老者攀谈两个多小时,最终把小妖从她身上赶走,老人安静的睡下了。
老人醒后完全不知昨夜发生了什么,只说浑身没劲,甚是疲累。
后来很多年我都在想,老人当时到底是不是被什么小动物成精附体了,还是生病了,知道她年轻时患过经神病,应该是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因情绪波动发病了。
90年代初到2022年之间,都不敢多踏足那片土地,因为怕有不干净的东西,后来一些机缘,数次造访那个三线小县城,县已改市,高铁直达,酒店、餐饮与他处无异。想是现代城市已无鬼神之说。
2023年秋,故地重游,在集市上遇到故人,彼时的年轻壮汉已变佝偻老者。
我再次去到那个人家。蓝漆大门,青砖铺院,潮湿的砖缝里长着苔藓。五间瓦房,正中堂屋摆着供桌和神像。东西各一屋,被房主人让进西屋,光线昏暗,左手边是土炕,炕上满是灰尘和杂物,炕对面是单只沙发,沙发上堆着衣物。突然造访,主人有些局促,随手取件衣物掸出炕上一块儿地方,请我坐下。西北墙角一台老式电视、一把旧木椅子,这是屋里全部的陈设。地面是青砖码放的,没有洋灰灌浆。
出于尊重,没有请求参观东屋。攀谈半刻,礼貌辞别。没见到现代家具家电、也没看到厨卫。不知他们是如何在这样的房子里生活的。
集市看上去喧嚣热闹,家中确充斥着腐朽与落寞。驱车出了村庄便上公路,几分钟就到市区,那个人家与我住的酒店才几公里路。
听过一句话,你的房子就是你自己。庆幸生活在北京,庆幸有那么多好书、电影,艺术展览。庆幸有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房子。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一个人,居所、衣着、谈吐、朋友。有些人去请人做形象设计,没多久又变回原来的样子,说到底是与自身修养的不协调。
文化修养,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不是距离城市远近的问题,是父母家人的低认知 ,认知上的故步自封才是束缚。没文化真可怕,共情在三四线农村的孩子,好好学习吧,然后有机会出来看看,只有认知提升了,物质才能悄然改变。多读书,多学习。让外表配得上精神。
说回鬼神 ,从小听多了鬼神故事,所以后来很多年都没有踏足那片土地。城市的发展点亮了角落,驱散了黑暗。20岁开始自主读书,书读的多了,慢慢去也驱散住在幼小心里的鬼神。
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没读过一本课外书。对,一本都没有。等我自己挣钱之后,我才开始买书读书,逐渐形成了无神论的精神信仰。
小时候没读过课外书,更没上过兴趣班,不是因为有钱没钱,是因为有一个低认知的原生家庭。农村小学老师是写大字的,普通中学乱班打架第一,身边没有高人指点。如果我可以从小读书,读很多书。那么到现在我就会有40年的读书积累,那将会是一个多么通透的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好在20岁后我有经济收入开始买书,开始读书,脱离了原生家庭,开始过我想要的生活,我的孩子也已经到了20岁的年龄。将来我不会把孩子和我捆绑在一起,他应该有他自己追求的生命质量。因为我自知自己的认知比较低,开化的比较晚。我常常今天认为这个是对的,明天就打破了原有的思维认为今天的都是错的。
所以在看文章的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初练笔人的文笔,是,是40几岁才刚开始码字的。
还是那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心中不再有小鬼捣乱。
我常在佛前许愿,愿愿皆灵验。我在佛前许愿,在塔下立誓,与千年古柏定下30年健康成长之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