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儿子的语文老师把儿子上次入选的征文链接发给我看,让我鼓励鼓励孩子,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其实早上就看到他们学校的公众号推送了,但想着晚点再告诉他。一忙就忘了跟他说,经他老师提醒才想起来。估计老师认为我也太不关注孩子的进步了。
其实开始,因为老师强调是征文,我也认真指导他,让他写了一遍又改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最后甚至自己动手帮他写了一篇交上去。但结果被告知,事例不够典型不够感人。
我们都没有参与到抗疫一线,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手机或电视知道,当时我就想,还是从身边的细节写起吧。身边的事情肯定是很平凡的,很难打动人。
被要求重新写之后,儿子也很沮丧,因为他都写了好几遍了,不想再重新构思写了。没办法,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还是百般激励,让他沉静下来写。没想到,后来他自己写的居然被选上了。
说到他的作文,我也略有思考。早上跑步时,也一直在思考有关指导孩子写作文的事情。
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开始我指导他写的和自己写的,都是从一个大人觉得有意义的角度写的,但这并不是他所能理解的。自然能看出来,文章是“脱骨”的,虽然看起来是一篇作文,但内在联系并不紧密。蹲下来,与孩子一个视角,让孩子写自己看到的事例与感想,这样才能算是他自己真正的作文。
其次,学生作文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作文要求的是是否符合写作要求,是否表达了正确的观点和正能量。这就要求从典型事例中去提炼,比如我之前让他从身边的细节入手,让他写社区志愿者,但身边的志愿者缺乏典型事例的说服力,而后来让他从电视新闻中的典型志愿者去提炼,这就能引起共鸣了。
再就是,学生作文,最主要的还是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也就是说,看一个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第一步看主题是否明确,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段落是否清楚,标点是否能正确使用,最关键的是没有病句和错别字。第二步才是看成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这就像给文章化妆,让文章更美观漂亮。最后一步,才涉及到写作技巧,像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之类,能用到当然是更好了。
基础积累锻炼足够了,写作文时才有稳定的输出。学生写作文一方面是培养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是为了在考试能拿高分,只有写作能力稳定下来,在考试时才不会偏题离题。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就比如挖金矿与淘金,人们肯定会选择挖金矿而不是在沙里淘金,因为金矿的储量远比沙里金子多得多,虽然前期估计更困难。所以前期基本知识积累与训练,远比一篇作文里偶尔的一两句精彩的语句重要得多,当然,如果发现文中有精彩的语句,也有必要单独列出来,鼓励学生。
我自己虽然也是语文老师,也有文章发表,但已脱离了基础教育,教儿子写作文也是边教边学,果真教学相长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