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IT技术面试中,三次握手的出场频率非常的高,甚至说它是必考题也不为过。
一般的答案都是说客户端如何发起 SYN 握手进入 SYN_SENT 状态,服务器响应 SYN 并回复 SYNACK,然后进入 SYN_RECV,...... 诸如此类。
其实三次握手在内核的实现中,并不只是简单的状态的流转,还包括半连接队列、syncookie、全连接队列、重传计时器等关键操作。
如果能深刻理解这些,你对线上把握和理解将更进一步。
基于 TCP 的服务开发中,三次握手的主要流程图如下。

可以用一幅图总结起来。

-
服务器 listen 时,计算了全/半连接队列的长度,还申请了相关内存并初始化。
-
客户端 connect 时,把本地 socket 状态设置成了 TCP_SYN_SENT,选则一个可用的端口,发出 SYN 握手请求并启动重传定时器。
-
服务器响应 ack 时,会判断下接收队列是否满了,满的话可能会丢弃该请求。否则发出 synack,申请 request_sock 添加到半连接队列中,同时启动定时器。
-
客户端响应 synack 时,清除了 connect 时设置的重传定时器,把当前 socket 状态设置为 ESTABLISHED,开启保活计时器后发出第三次握手的 ack 确认。
-
服务器响应 ack 时,把对应半连接对象删除,创建了新的 sock 后加入到全连接队列中,最后将新连接状态设置为 ESTABLISHED。
-
accept 从已经建立好的全连接队列中取出一个返回给用户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握手过程中发生丢包(网络问题,或者是连接队列溢出),内核会等待定时器到期后重试,重试时间间隔在 3.10 版本里分别是 1s 2s 4s ...。
在一些老版本里,比如 2.6 里,第一次重试时间是 3 秒。
最大重试次数分别由 tcp_syn_retries 和 tcp_synack_retries 控制。
如果你的线上接口正常都是几十毫秒内返回,但偶尔出现了 1 s、或者 3 s 等这种偶发的响应耗时变长的问题,那么你就要去定位一下看看是不是出现了握手包的超时重传了。
以上就是三次握手中一些更详细的内部操作。
如果你能在面试官面前讲出来内核的这些底层逻辑,我相信面试官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参考
开发内功修炼
https://github.com/yanfeizhang/coder-kung-fu
能将三次握手理解到这个深度,面试官拍案叫绝
https://mp.weixin.qq.com/s/vlrzGc5bFrPIr9a7HIr2eA
深入解析常见三次握手异常
https://mp.weixin.qq.com/s/7Cum6Y28H_gXLyrRFrthN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