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4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4

作者: 李跃鹏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20:26 被阅读0次

知识说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何谓"知识"?"认知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哪一种"实践形态"(课堂教学)才适合学生的智慧成长?——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认识论的主题。近代世界教育史上几位教育思想家对于客观主义知识论展开批判性思考,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提出了如下一些学说: 消化说(怀特海)、实验说(杜威)、对话说(弗莱雷)、人格说(罗杰斯)和舞蹈说(基尔)等。

      在寻求新的知识的征途上,"舞蹈说"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基尔(J.H. Gill)在分析知识隐喻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即舞蹈"的隐喻。基于此,钟启泉教授认为知识的基本特征及其教学论的含义如下: 1、知识的关系性。所谓"知识"就是关系的现实。关键的是所谓"知识"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而是所应从事的活动。换言之,"认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贯穿在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某种方式。 2、知识的活动性。知识原本不是被动的,原本不是在学习者的心理与外部世界的静态关系中产生的。第一,知识离开了知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关系,就不复存在; 第二,知识本身是一种行为。知识不是习得的,而是实践的。而"参与"起着决定性作用。3、知识的社会建构性。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由两个维度(物理维度和社会维度)构成的。但无论哪个维度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同这些维度的交互作用也是通过语言来起作用的。语言与认知活动不可分割。语言本身不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而是存在于操作语言的人们之间。

    立足于上述种种知识说来考察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课题不难发现: 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同样反映了知识隐喻的对立。尽管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处在改革的声浪之中,但未能切中要害。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我国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从"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这是关系到实现素质教育的大方向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

    课堂教学本身不消说是以语言为中心媒体展开的。而借助语言交流想法、展开论题的解读与质问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理解知识、探究知识、创造知识的要素。在这里,教师的语言活动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辩证的问答过程,从本质上说,具有对话的性质。

    当然,强调教学活动的对话性质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解形式,强调对话中心和探究学习的教学,并不是否定接受学习,更不是什么"轻视知识"。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我们需要真诚的学术讨论,需要多元的声音交响。

相关文章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4

    知识说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何谓"知识"?"认知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哪一种"实践形态"(课堂教学)才适合...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4

    当代教育——新形式训练说的背景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课程...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6

    "学习"概念的重建是当代教育研究 的重要课题 "学习"是怎样一种活动呢? "学习"不是单纯的现...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8

    教学活动是学生发展的社会文化组织中一种独特的形态 随着认知科学的进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把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视...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7

    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从"知识传递型"向"问题解决型"的转变是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读了钟启泉教授《...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8

    现代科学素养观呼唤理科课程改革 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观就有什么样的理科教学。科学素养的内涵不是永恒不变的。 ...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7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 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学、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概...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9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是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20

    学生"学习课题"的构成以及解决过程 所谓"学习课题"的构成,是指当学生面临给定的问题时,能够理解它、接纳它...

  • 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0

    研究性学习就是改造学生学习式 一部教学发展历史,说到底无非是"系统学习"与"问题解决学习"此消彼长的历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课程的逻辑》笔记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xp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