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首页想法读书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作者: 金二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8:24 被阅读12次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一年的清明节,但凡是中华儿女,无论是身在何方,大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祭奠自己爸爸的爸爸,妈妈的妈妈,祭祀列祖列宗,每逢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我们都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

生者辗转寻根,逝者叶落归根。凡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每年清明时节,是咱中华子孙寻根连根的时候,爷爷带着爸爸,爸爸拉着儿子,在自家祖坟上点上一些火纸,缅怀先人。

拿起铁锹从别的地方取些土来,给那个看似不高的坟头再填高一点,坐在坟头给小辈儿讲讲,我们爷爷的爷爷是从哪里来,怎样的苦难,才散枝开来,有了我们这一群的儿孙,每年都讲,可从来也没有听得烦过,最后再点上一挂鞭炮,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离开那一个个,有些还不曾认识就住在坟墓里得先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时,还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久久不愿离开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在书中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每次读到这里,都禁不住泪流。

慎终追远、归宗溯祖,那是族谱上一页页一排排泛黄陌生的名字。如果再远一点,是华夏民族、是三皇五帝,是元谋人、是山顶洞人,是远古大陆几只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里的一块陨石里孕育的生命之源。

不管是谁,有多么的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立茔冢默然,静思我们都会也都能得到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哭断魂。年年都是草长莺飞,清明有雨,四季的轮替,草木的荣枯,宇宙间万物灵长,都会有生有死。

无论天上地下,花开还是花落,云卷还是云舒。你是人子或是人女,你是人父或是人母,你是人夫或是人妻,你我都是华夏血脉,都是是炎黄子孙。

每个人来到这世间,安身立命,每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每逢清明都会祭祖,祭祀先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的担当。

因此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也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而渐行渐远,漂泊在外的我们,一定记得常回家看看。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恩重于山,及时行孝方能报得三春晖。

一生不长,更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每年上坟祭祖,缅怀先人,也好让下辈人知道血脉的延续,懂得生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切身体味责任、礼仪和感恩,这比我们平时言传一百遍一万遍更有效果。在我们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之中,让小字辈深深领会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因小见大,由此及彼。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两岸三地非要去黄帝陵,人民群众要去烈士陵园的原因吧!家国情怀,也寄寓于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静心,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代代    传承、是教育和感恩。

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清明祭祖,那是在跟祖上汇报,那是跟祖上连根,连上了跟,才能养跟,只有养跟,才能根深叶茂!

每一年有365天,每年只有一个清明节,也只有在先祖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去向何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缅怀先人更要孝顺父母!如果我们在80岁时还能叫一声妈,那将是多大的幸福啊!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谦德之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c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