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三件有意思的小事。
小事1:今天同事帮我代购回来的化妆品到了,各种类型林林总总,总和同市场价相比几乎是五折,非常开心。就当过节给自己买了礼物。价目表如下(包含我们共同的商品):
防晒183
套装532*2
精华465
护手霜333
总价2045*0.95=1942.75
我需要转给她一个防晒和一个套装的价钱,于是我在看到这条信息以后,将183+532转了过去。她给我回复,你转多了,还有个95折你没有算进去。
类似的这种事情其实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发生了不止一次。明明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而我仍然会理解出错,就像是考试中的粗心大意,就像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熟视无睹……或许很多人同我有一样的困扰,在过去我也只是笑笑而过了,感叹一声自己太粗心了。
如今,可以借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现象:“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只字不差的阅读”,这件事情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课程给我带来的第一件需要反复记忆并形成一个新的沟回的重要的铁律。对自己克服日常粗心大意,减少工作生活中的不必要的麻烦有重要意义。
小事2:当初在学校里,因为项目和论文的需要,我需要运用MATLAB分析时空演变机制,但当时没有人会,会的人都毕业了。因此我需要学习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模型的代码,并不断调试,前后断断续续花了7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基本的工作,而且只学到了皮毛的东西。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会选择付费课程,系统的学习软件、模型,快速的掌握工具使用方法才能够减少分析过程中的障碍,用最高的性价比实现我要达到的分析结果。(或许当时作为无收入人群,对付费事件比较敏感,但是可以向导师申请作为项目完成的必要支出经费嘛,啊,那时候太傻了)
小事3:工作以后,无论过年还是平常归家,都是选择坐飞机(高铁还未开通)来代替长途大巴。原因有所方面的,时间短(1小时飞到),舒适度较好(不晕不挤),安全系数较高(危险概率还是相对较小)。
可是每次回家都要受到多方面质疑,认为这就是浪费钱财,完全可以用10个小时大巴车替代。(OS:我宁愿把省下的时间用来替我妈刷扇贝生蚝!!!)
总结:“凡是用钱买的其实都是便宜的”,前提是要理解“注意力>时间>钱”这样的价值关系。但是我更想表明的是用钱换来的时间、工具等一定是为了专注成长,而这又有一个前提,你真正想要的成长是那些方面的呢?这样倒推的地思考或许能够让自己更加清晰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当“付费”的方向和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