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一)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一)

作者: 大寶天天鉴 | 来源:发表于2023-11-19 20:40 被阅读0次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说:“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养育过程完全不同。”

    凭着本能去爱,可以轰轰烈烈,但因缺乏思考,常常会因对被爱者的不了解以及对爱本身的不明晰而爱得盲目甚至爱得难堪。

    父母对孩子凭着本能去爱不难,难的是愿意放下本能,学习爱的智慧,学习智慧地去爱。这意味着为人父母者要在爱意浓浓之时,保持冷静,并能够时时反省自己,是否表错情、示错爱?也意味着要有一颗愿意更新自己的心,不断学习如何爱,如何示爱,如何爱到对方心坎上。

    智慧爱,是让爱者和被爱者都能得到滋养和成长的高级的爱。

    智慧爱,绝不是毫无反馈意识的单方面给予,而是时时在意对方感受的美妙互动;智慧爱,绝不是以满足自恋幻想为目的的自我标榜,而是以对方感受和利益为出发点的无私付出。

    智慧爱,需要终身学习;智慧爱,需要常常否定自己。智慧爱,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这样,你给出的爱才能变得很高很高。

    如果我们可以给孩子智慧爱,这爱就是轻松的、高能的、长久的,得到这种爱的孩子会无所畏惧地活出精彩的样子,我们自己也会因为这样的给予,让不再年轻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

  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要用心,更需要用脑。很多父母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以为只要心里有对孩子满满的爱,就会让孩子得到成长所必需的养料。他们没有通过思考和学习去弄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想被满足的三种心理需求是: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如果孩子在这三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会让他/她在生命最初的十几二十年里,获得足够一生使用的能量。反之,则会一生处于匮乏感中。

    不得不说,每个做家长的都责任重大啊!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被他人或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比如,要有家庭,有工作单位,还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归属感可能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研究人员给31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和379个社区学院的学生寄出问卷,问卷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社会活动范围、冲突感、寂寞感等问题上。调查发现,归属感是一个人可能经历抑郁症的最好预测剂,归属感低是一个人陷入抑郁的重要指标。

    归属感可分为对人、对事、对家庭、对自然的归属感。青少年时期对人的归属感较强,中年时期对事业和家庭的归属感较强,老年时期对自然的归属感较强。

    青少年的归属感主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来源获得。

    “学校归属感”这个概念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已经提出了几十年,学校归属感定义为:是一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情感。

    帮助孩子在学校更好地融入集体,是增加他们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手段。父母对此如果有认识,应该在下列几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

    尽可能让孩子在穿着、用品上不要低于同班同学的平均水平,也不要鹤立鸡群,奢华到“没朋友”

    如果孩子开始抱怨自己在某些物质方面不如同学,不要简单地斥责孩子虚荣、爱攀比。要知道,如果在这些方面和同学差距过大,会影响孩子在班级中的归属感、融入感,也会影响其他同学对孩子的接纳度。社会很现实,人性也如此,大家往往倾向于接纳和自己相似的人。

    同理,家境富裕的孩子也不要在个人用品方面显得过分优越,大家对“土豪”有可能会很羡慕,但不会把你当真朋友。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贬损学校和老师。能进名牌学校或尖子班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都会进入普通学校或普通班。贬损孩子所在的学校、班级,会让孩子以自己所在的集体为耻,继而对自己产生轻视。

    老师当然会有素质高低,但是贬损老师并不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改善关系、适应环境。

    对学校、对老师保持基本的接纳度,是帮助孩子获得学校归属感的基础。

    对孩子在学校的事情要有兴趣,闲聊时要用心,要记住关键事件、关键人名,不要一问三不知。你把孩子学校的事当回事,孩子就会把自己当回事。你的兴趣会引导孩子对学校、对班级关注更多、投入更多,因为他/她会觉得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同时下意识地希望能和你分享更多。而身处学校集体,漠不关心的态度会导致归属感缺乏,这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除了帮助孩子增强学校归属感,父母更要增强孩子在家庭中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让孩子不断地确信自己在家里的重要性。

    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在集体里不重要,就很难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孩子在家庭里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就不会对自己的家产生归属感。 增强孩子在家庭里的归属感,其实不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有事尽量别瞒着孩子

    夫妻习惯在家里说“悄悄话”,会极大地伤害孩子对家庭的安全感。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因此产生“被孤立”的感觉。

    除非超出孩子承受能力的事情,家庭里的一般事务,尽量别瞒着孩子。不论是父母近期工作不顺,还是和朋友亲戚的一些矛盾争执,要说,就大大方方地说,要不然就绝口不提,最好不要让孩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到个大概。一方面,孩子会因为不确定而感到担心;另一方面,孩子会因此觉得自己是“外人”。

    多请教,少指责

    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都可以有意请教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主动发表的意见、看法,要接纳而不指责。

    我在逢年过节给长辈或朋友买礼物时,经常会问我儿子的意见,他常常能说出我没想到的建议。一旦获得收礼物人的好评,我会向儿子反复道谢,并称赞他有想法、有创意。

    重大事件,让孩子参与决策

    遇到家里和每个成员都有关的大事,比如,买房、装修、搬家、请客、添置大件物品、出门旅游等,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决策、发表意见。

    不要总觉得孩子小。要知道,在你眼里他/她有多重要,他/她在自己眼里就有多重要。

    有些家长会说:“他一个小孩子家,懂什么?他说的意见根本就行不通。”

    即使行不通也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并且,要像尊重一个成人一样,尊重孩子的每一句话。

  永远做孩子的“自己人”

    无论孩子和外界发生冲突还是遇到一些挑战,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把孩子当作家庭集体里重要的一员,在情感上和孩子保持高度一致。不讽刺、不挖苦、不嘲笑,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心疼孩子的软弱,不说风凉话,不放“马后炮”,并时刻愿意为孩子“托底”。

    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让孩子失去了对家庭的归属感。孩子悲哀地发现,父母不是“自己人”,一遇到事情就“胳膊肘往外拐”,甚至还不如外人。那种失去后方堡垒的痛苦,会让他们彻底怀疑自己的价值。

    “自己人”当然不是一味包庇、不分是非对错,而是在发生问题时,完全认同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困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利益。孩子有错,可以回家慢慢教育,但绝不能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身体伤害或人格侵犯。

相关文章

  • 《突破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从心理学角度讲,在好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应该努力满足孩子的4种基本心理需求。 第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 如果孩...

  • 2022-02-26

    刘姗姗 中原焦点团队精神坚持分享第1557天 《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

  •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8)

    第五章:肥沃的土壤:满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胜任和关系。 第一节:规...

  • 孩子的基本需求

    从出生到你们家的时候开始,你的孩子就有四种基本需求: 1、归属感和价值观(情感联结):大多数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为...

  • 孩子的心理需求

    看一看最新的理论叫做自我决定理论,人生当中有三种最基本的心理的需求,第1个是自主性,第2个是能力感,第3个是关联性...

  • 关系需求@三七写作营

    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关系需求,关系需求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如果婴儿没有建立关系,他无法成活,如果人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 我们不接纳的,到底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己。

    【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自身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对照基本心理需求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

  •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亲子教育】Day5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事物逐渐增多,孩子的好奇心也开始不断增强。当...

  •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坚持分享第7天,我们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

  • 四种基本心理需求

    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共有四种 关系需求 独立和控制需求 快乐需求 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pm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