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个聊天截图,让人震惊。
事情是这样的:妈妈在辅导8岁女儿写作业的过程中发生纠纷,女儿用剪刀刺进了妈妈胸口的位置,深度达4厘米,离动脉只有8毫米的距离。
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发生这样的事情,会是怎样的反应?你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女儿?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你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我们可能会纳闷,8岁的孩子怎么可以做出如此不可理喻的事情,居然这样对待自己的妈妈?
同时,我们不禁要问另外一个问题:孩子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一定是被激怒了,或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或者想报复?或者仅仅是意外?
网络上盛传各种辅导作业的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孩子写作业,爸妈两行泪……

看来,辅导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了家长普遍的烦恼,或许很无奈:我可以管得了一个大的公司,为什么就搞不定一个孩子?
或许,我们只看到家长的烦恼,觉得家长不容易,又有多少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声:他们深陷父母的斥责打骂,他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001比较中的无助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差异,每个孩子的学习认知也有差异,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事情将会变得很糟糕。
因为,我们总是拿大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认为孩子应该知道。认为:这么简单的题,为什么就不知道呢?实际上,我们的应该不是事实,是一种主观的认知。
通常,我们还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认为别人的孩子都可以做得这么好,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行呢?
从做不到题引申到比较以及道德的评判,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而家长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觉得我是家长,我要为孩子负责,这是理所应当的!
002不懂中的自卑
面对孩子不会做题,家长通常的反应是什么呢?情绪。我们大声地说话,吼叫,批评,责骂,而孩子只得乖乖地去承受这一切。
我们有没有停下来问孩子:哪里没有懂,需要得到爸爸妈妈哪些方面的支持?
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去分解难题,一小步一小步去训练孩子,比如写字,计算。
我们只看结果,而没有看如何去养成这个结果;我们只想收获,却并不懂得耕耘。
当孩子没有能力去面对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当孩子没有真正懂这个题的时候,这种无助就会慢慢变成自卑,认为我是不行的,我是做不到的。
003压抑中的愤怒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批评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所以,不论是批评还是打骂,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家长式的权威。他们可能会认为,爸爸妈妈是强大的,我是弱小的。
当孩子渐渐长大,逐渐有自我做主的权利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寻求权力,或许还有报复,唯一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强大了。
而等到合适的时机,这个孩子或许就会爆发出来,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他人。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被压抑和控制太久的孩子,或许会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
愤怒只是他们的一个感受,而每个感受后面都有一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关注孩子真实的需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可以看出,对孩子来说,他们也承受了很多很多的压力和痛苦,只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看见他们,他们真实的样子,他们真实的需求,他们想要的能力,他们想要的成绩。
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常常反思,我们的行为是帮助孩子的成长还是抑制孩子的成长?
所以,我们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真的承受了些什么?同时,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赋予孩子内心的力量,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他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