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发了一篇文章《原来,我妈是“和善而坚定”的践行者》,今天有好几个朋友发信息给我,跟我说自己也尝试过和善而坚定,但有时候孩子真的太不听话了。
有一个朋友说,她家孩子常常还没有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看了一集还不肯关;让他预习功课,他有时间也不肯,因为老师没有布置;到了时间点不肯洗澡,一定要再玩一会儿......
她也很想和善对待孩子,但和善不了啊,忍不住就会跟孩子发火。
我问她,你有制定过规矩吗?让规矩说话,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她回答说,有啊,但是也坚持不了,孩子一闹情绪,过几天规矩就就不了了之了。
回想自己这两三年,也跟孩子立过不少规矩,有些还贴在墙上,但也会坚持不好。
既然我们都有这些问题,就要面对它,想想原因。
2
制定了规矩,但坚持不下来,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规矩制定得不合理。
譬如,你希望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能自己检查作业,那就有点难。
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的学习大都听从老师安排。老师会很详细规定生字卡片读几页、背诵哪一篇课文,做哪一页练习等。如果你让孩子做额外的作业,孩子自然不肯啊。
2、没有训练孩子养成规矩。
我也会给孩子定规矩,譬如,进门后要把鞋子摆放整齐,可能前面几天,我会和他一起做,可过了几天,我就忘了提醒,他也就不做了。在规矩还没有形成前就放手,或自己也没有执行规矩,也就不能怪孩子不守规矩。
都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成年人尚且不能一天两天就养成习惯,更何况孩子。如果不花时间陪孩子养成规矩,却想让孩子立即遵守规矩,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3、随意破坏规矩
有时候,制定了规矩,我自己不严格执行,还会带头破坏规矩。
前些天,跟孩子说,现在作业变多了,也为了保护视力,以后每天只能看10分钟电视,孩子也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觉得时间还空,也没有提醒他看电视的规则,就让他多看了几集。到了第三天,再跟他提每天只能看10分钟电视,他就不干了。
原来,规矩都是被我们自己破坏的。
3
意识到了这一点,怎么才能制定并执行规则呢?我看了一些书和课程,根据别人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下。
1、一起制定规则
昨天说了,要互相尊重,如果你制定的是与他人有关的规则,那就要共同商量制定。
可以跟孩子讨论,要制定什么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规则,要如何实施,如果破坏了规则怎么办等。可以用启发性的问题,来询问孩子,让他自己回答。
制定规则也需要仪式感。制定好了规则,让孩子复述一遍,将规矩写下来。写好后,双方签上名字、按上手印等,再将规矩贴在醒目的地方。
规则不单单是给孩子制定的,也可以是一家人的规则。
古代的《颜氏家训》,钱学森家族的《钱氏家训》,上海犹太母亲沙拉写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赢在家风》,都可以看到家规的作用。
2、认真执行规则
制定了规则,那就要认真执行。
拿看电视来说,说好10分钟就10分钟,10分钟一到,就立即关掉。一开始,孩子肯定不情愿啊,可能会央求、谈条件、满地打滚等,该怎么办呢?
《正面管教》里说,当我们我们改变回应方式时,孩子们可能会以夸张(更糟糕)的方式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先变坏。
可以尝试告诉孩子,这就是规则,不要理会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实施规则会比较难,第二、三次孩子也还会试探,自己可否破坏规则。但只要我们坚持原则, 孩子就会确认除了规则,别无他法,也就会慢慢习惯于规则。
3、回顾、调整规矩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和家庭成员聊聊,正在执行的规则有什么好处。譬如,一回家就写作业,就可以快速完成作业,可以有自己的时间等,强化规则带来的好处。
当然,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可以调整规则,以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等。
4
也许,你会问,孩子会愿意有规则吗?
国家有法律,社会才会运行顺畅,我们才会有安全感。孩子也一样,有了规则,他们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们不是不愿意有规则,而是怕朝令夕改、让他们无所适合。
董卿曾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做什么样的人。你希望孩子守规矩,自己也要遵守规矩。
制定规则是仰望星空,认真执行才是脚踏实地。让我们从制定、落实一个规则开始,逐渐形成自己家的家规,可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