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到11月间,随陈工侄儿到了日本关东。此次关东行我们不似旅游者,倒象日本平民般行,食,宿。还有机会在旧货市场淘宝,不枉此行。
第一站住关东逗子市,临深户海岸。我们住在都市附近的小城镇中,街道整洁安静,房子小巧简洁,日本地方传统风貌尽显。海岸有座神庙,木结构,全无上漆,朴实无华。

11月11日是星期天,我和陈工两人坐电气列车到镰仓的八幡神宫游览。
镰仓车站到神宫只有800米,神宫前有条短短的小街,名“小町通”。那里人头攒动,小店密集,有和菓子,纳豆等地方特产的小食品店,有镰仓木雕等工艺品小店,商品各具特色,极小雷同。
老字号餐馆,亦和亦洋的咖啡馆应有尽有。两人慢悠悠地行街逛店,享小食,品手冲咖啡,有购物冲动。



小町通上售买现代设计的小店亦不少,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大和小食以用料纯正,制作精致,包装细腻而著称。

日本生活用品物,食品种类繁多,质量上乘,有口皆碑。一家咖啡店夹杂在一溜小商店中,闹中带静,专做自家烘培、手冲咖啡。环境舒适、安静,咖啡浓郁香醇,品尝后,一丝丝甜味充盈舌两侧。


纵横交错的内街还有各种小神庙,小寺庙,一教堂也建在其中,两人围绕这小教堂转了一周,细观这间和洋合壁的教堂建筑。街上熙熙攘攘,教堂围墙内安静肃穆。
小教堂北面是一条小街,游客不多,一间旧书店安静地立在教堂对面。店面窄小,店厅不大,但灯光明亮,旧书码得整齐,在那里寻宝令人愉悦。想起佛山的旧书店太陈旧凌乱,难令人久待。
俩人不约而同想找中文版的日本人写的中国史,遍寻不着。却看到两本小小的板画集,第一册1976年出版,距今已42年。木刻内容全是圣经故事,日本人讲圣经,堪是喜欢,立即购买了。
据说,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有很多种类,对宗教信仰不太纯粹,有可能婚礼在教堂举行,葬礼选在寺庙。这点与中国人现时习俗有些相似,婚礼在酒楼,男西装女婚纱,开香槟饮红酒。死后葬坟墓,拜祭时香烛火旺鞭炮吵,衣纸灰烬滿天飞。


在旧书店淘到的两本木刻小书




11月10日,随陈工侄儿游完江之岛后坐火车回逗子市,其时己快晚8时,第一晚住宿处的房东,一位女画家,驾车带我们去了横滨市附近一处旧货市场。车程约20分钟,沿途黑麻麻,极少路灯,偶经村镇才有灯明火亮之感。她告诉我们,这个货场的商品有二手货,更多是处理品。货场很大,商品琳琅满目,价钱便宜。
我们被吸引在日用工艺品货架前,若大的货场只有这排货架下层推放了些漆器。两人先蹲着,貓着腰挑,灯光暗,老眼花,最后几乎跪着,坐着,半爬着淘。挑了几件,关门时间到了,才半小时多,淘货时间实在太短,单这一层的 “和食漆器“ 货品还未看全呢。





陈工首先挑了几只漆碟,可用于早餐放置面包。漆碟只有黑与暗红两色,图案简单却刀痕尤见,匠人手作味突显,喜欢。回家后在阳光下细看,刀痕清晰,因是手工制作,三只漆盘木刻图案相近却不一样。漆盘底部刻有的店的铭牌。



跟着又淘了漆盒,漆碗,木托盘,件件爱不释手。
在挑漆器时陈工还淘了个铸铁壶,很重,是所有淘到的货品中最贵者,要价4千多日元。后来在东京浅草寺附近某超市见到有大小,重量相当的铁壶,标价为18000~22000日元。

我也挑了几件漆器,其中一件,碟面似用金漆描了群飞鹤,在整堆漆器中为标价为最高者(1280日元),逐问女画家可买否?她一见此漆碟,两眼放光,翻到碟背指着店名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还立即蹲着再挑,可惜仅此一件。
她用英语,日语称赞这只漆器,还拍拍我肩又一次竖起了大拇指。虽然语言不通,但凭她的表情,手势,我明白描金千鹤漆碟是精品,性价比高,并称赞我有眼力。
下图是我淘到的千鹤八角漆茶盘,全场仅此一件。

描金千鹤漆碟。飞行中的金鹤,飘逸自如,气度不凡。碟背有店徽。


我们欣赏日本日用工艺品令女画家开心极了,分手时又握手,又拥抱,大家一下子成了好朋友,她还说要到中国广州拜访我们。女画家曾在美国留学,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民宿里的掛画是她的作品。可惜我们仅住了一晚就搬家,没有认真欣赏她的画作。
女画家在帮助我们埋单,还有折扣。


我家饭餐食物简单,但食器还算比较讲究。尤其早餐,食材主要是面包,芝士,果酱,偶尔搭配烟肉,水果等,但赏心悦目的食器以乎才是重点,经常更换使用,一个多小时的早餐就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中度过。
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柳宗悦曾说过:“器物是家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器物的地方就没有家。器物可能帮忙组成了一个和美的好的家庭。"
介绍几件在二货市场淘到的宝贝


上图是一个按传统工艺制作的暗红漆茶盘,黄菊描绘传神,面漆打磨精致,光可鋻照。货场很大,这漆茶盘仅此一件。

上图是一个平底红漆大圆盘,纹饰颇有现代设计风,感觉很特别。又是独一件货品,难找同类者


上图是一只造型极简的漆碟,少见的不规则形状,碟面暗红漆,碟底黑漆且滚了黑边,日本民间传统特色浓郁。又是独一无二者。


上图是木托盘,做工精细,大小合用。本想淘多几件带回国赠送亲友,又独一件也。这个日本木漆盘作茶盘合适,装自制面包亦合适。

上图是漆碗,一人份面食大小非常合适。可惜整个货场又是独此一件,别无他选。


上图的金属小碟很精致,阳光下,小孔阴影打在桌面上,影子造型独特,可惜只有一只。这只日本金属小碟与中国景德镇青花茶杯很合衬。

上图手绘带壁裂纹的陶茶杯。是女画家送的,想在二货市场搜搜同类的?时间短,没有搜到近似者。
每次旅行会带些当地日用工艺品回家使用,这些器物不但能令人在享用过程赏心悦目,闲聊时还会回忆旅行中种种趣事,快乐时刻定格在各种器物之中。

上面照片中的彩绘陶瓷咖啡杯,2017年夏天葡萄牙游,从里斯本近郊辛特拉阿德拉加海滩旁购买的,杯底还有作者的签名。
杯盘是存墨设计百工造手作陶艺品,两个器物的手作匠人相隔万水千山,却非常融合。

上图托盘底的瓷片从以色列带回来,木托盘是存墨设计百工造产品,木与瓷很合衬。

这块木托陶板茶盘,从以色列带回来的。

这个原木茶托是侄女送给我家的泰国货

上面的照片是我家餐桌,钢木结合的设计,存墨设计百工造制作。台上那个不规则椭圆木托盘和陶瓷咖啡杯从印度南部的黎明之乡带回来的。而那只方型镂空金属小碟子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带回来的。
关于日本漆器的小资料
英文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大写的CHINA表中国,小写的china表瓷器;大写的JAPAN表日本,小写的japan表漆器。
日本在用漆己有几千年历史,在日本传统漆工艺中,“莳绘"漆器是最杰出的代表,是日本独自发展完成的装饰技法。有中国学者认为日本莳绘来自中国,即中国古称为泥金画/描金。
日本莳绘漆器风格自然、深沉、含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这样描述:漆器如果不以昏暗作为条件是不可想象的••••••黑色、褐色和红色,是好几重昏暗堆积而成的颜色。
据说“莳绘”诞生于日本奈良时代,为日本独有的漆艺技法。做法是:将金银等金属粉加入天然生漆中,调制出金光璀璨的色泽,再用于器物表面的纹样绘制。
也有中囯学者认为:日本的莳绘漆艺源至中国,但由于能深入学习、大胆探索、创新求变,使得日本漆艺的技术水平、生产繁荣程度得以在近代后来居上,反过来影响中国本土,大大提高我国漆器生产的工艺水平。
下图是我参观东京国立博物馆拍的一件展品:平莳绘漆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