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随缘济众16:劝人为善2怎样劝子为善
我们家庭伦常道理说的那句话,不管别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对不对。那我们只要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心就可以放下了。当我们的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劝他为善,帮助他。如果孩子还是不听,那我们仍然要回到自己身上。要明白,诗人是言当反吾志,那一定是。自己的智慧不足,才无法劝导孩子。
不管他是来干什么的是来报恩还是抱怨的,我都要把他当好孩子来对待啊,我都要养子始作善,我都要用行善积德的心态来对待我的孩子。每天面对孩子的时候。要保持视善与善行善的态度,如此对待孩子,那么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在积德行善,都在积累功德。当功德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来报恩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
不但报了父母之恩,还能报国家之恩。当功德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来抱怨的孩子,怨气可以化解,转成来报恩。所以说,用行善积德的心态来对待子女教育,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因为真正的行善必然要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以这样的胸怀面对孩子,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呀,更加的理智,更不容易走弯路。整个过程呢,也会非常的美好。
比如,当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有问题,不愿意听父母的,也或者说有不善的行为,那用心理学家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合作。那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呢?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孩子天生就有辨析善与不善的能力,他也知道应该怎样取舍。那么,他为什么还会有不善的行为,不愿意跟我们合作呢?了凡先生非常慈悲,他很形象的比喻这些孩子是长夜大梦,在睡梦中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这就是世路意义最易莫逆的时候。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这个阶段,刷题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都在被催,在学校被老师催,回到家被家长催。
真相是被一根名叫考试的大棒逼着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所以说这个时候孩子是最迷茫的时候,最苦的时候,那我们应该怎样启发孩子跟父母合作呢?
廖凡先生说要方便体系开启迷惑啊,那方便二字啊,告诉我们就是一定要会讲究方法啊,不能硬着来。
那到底应该怎样方便体系呢?方法实际上方法很多总结归结到最后其实就两种,一种是惩罚,一种是奖励。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种。
这惩罚和奖励呀,其中啊,学问很大呀,那像惩罚,过去专制制度下,惩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教方式,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惩罚不管用了啊,比如说现在要维护人们的啊,基本人权啊,你看现在啊,监狱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啊,但是它惩罚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变化。惩罚的结果啊,并一般来说啊,很难啊,真正的让犯人改过自新,恰恰相反,惩罚的结果就是犯人在监狱里。经过监狱大学的学习,又变成了更加精明的罪犯啊,所以监狱被人戏称为罪犯进修学校。
对孩子进行惩罚也是这样,过去在物质不发达的年代啊,子女众多啊,让谁少吃一顿饭就会把他吓得不轻啊。父母的惩罚对孩子啊,确实很有威慑力。可以有效的起到教育作用,但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惩罚不但没有用,而且还很不人道啊。但是大家也不知道其他方法,或者说虽然知道。却并不会正确的使用你比如说第二大类奖励啊,奖励这种方法啊,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啊,或者说在小学毕业之前啊,这种简单的奖励方法效果都很好。那
但是,奖励是一把双刃剑,搞得不好呢,效果还不如惩罚。那至于啊,奖励啊,该怎样去做?这是一个小专题。时间关系,因为今天晚上呢,还有一些安排,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次明天我们再专门讲奖励啊,怎样用好奖励这种方法,好,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祝天下学子各长所长,各得其所,善行天下,善付一生。
9.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