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精神世界要么疯子要么天才,有人认可你,你就是天才,大多数人不懂你的世界,你就是疯子。我好奇的是人类的意识,会思考,会爱,会恨。
疯子对我们的世界也感觉奇怪吧!因为疯子的视角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对他们也弄不明白。就好像语文的阅读理解一样,作者当时的心情,我怎么可能几段文字就能明白,也许当时感叹的是别人的人生,也许感叹的是当时情景下的心情。也许就像我一样就是心血来潮写下的随笔,没有那么多心思。但我们真的弄的明白心理这个问题吗?
心理学有心理暗示这个词,生活里的心理暗示也不少吧!比如鼓励的词语,增加了自信心,比如商场广告,在不经意间,下意识就记住了。亲密关系里的赞美之词和侮辱之词是一样的力度,赞美会加深感情,侮辱会伤害感情,所以我更加好奇人们的意识思想。人们还有从众心理,就是大多数人觉得对,好像就是对的,形成了大规模的默认也算心理暗示的一种吧!
现在好多网络文案在肆意描述自残,抑郁,恐惧,厌学,生活的迷茫,歧视家庭主妇,不敢相信爱情,婚恋观的肆意描述,没有爱,责任,只要自由,可是什么才是自由呢?包括亲子关系,厌烦父母,觉得老一辈的人不懂感情表达,那么小的这一辈的感情输出又是合理的吗?很多为了吸引眼球的文案,竟然大力推广,那么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三观呢?评论区清一色的在聊三观,可什么才是真正的三观呢?突然发现,也许是平稳的日常让人们空了很多思想,所以极端就会来了,那么大多数的从众心理,会不会在天长日久的文案里形成心理暗示呢?我们究竟分得清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吗?生活就是简单的油盐柴米酱醋茶,就是朝九晚五的简单工作,也是毫无理由的爱与被爱。也许真正的世界我还没有看到,但市井小民的生活就是简单的生活而已。
人们在古偶剧里寻找爱情,一生一世一双人,但在现实生活里,不信任,没有责任感,见异思迁。我们渴望别人付出,用自己的三观评价别人,自己没有额外视角,就好像摄像头有盲区一样,看不到自己。爱是双向奔赴,爱不是累赘,负累,是责任,是盔甲,是荣辱与共。
我们的世界是真的吗?还是类似互联网一样有程序,设定以后,除非外挂,收集装备,才能赢得胜利。类似人的朋友圈的经历大同小异,不同点就好像游戏付钱有高级装备,没有就好像欢乐斗地主只有欢乐豆。过程因为装备不一样就有不一样的体验,偶然才有漏洞。
世间好多事情总有规律可循,那么是谁定的规矩,我们的未来究竟要走向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