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影评,看到最多的两个词就是“男权”和“女权”。有人说:这部片子里女儿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下,有人说:男权包围中女权意识在艰难突围,有人说:辛格作为父亲剥夺了女儿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力……
我只想说:哪个父亲、母亲对女儿、儿子不是影响至深的呢?我们谁不是在各种各样的父亲、母亲的千差万别的养育中长大,谁不是在父亲母亲的好的坏的影响下长成今天的我们。
细细去想,我们可能会很热爱、或者很厌恶自己的父亲、母亲,可是,只要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谁能否认这些男人女人对我们根深蒂固的影响呢?人类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或好或坏地传承、发展下来吗?
而辛格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发现女儿的天赋、指导女儿成为世界冠军,这种影响不是非常正面和积极的吗?没有对女儿放任自流、没有让女儿去十几岁就嫁人,这不是一个及其努力、负责的父亲吗?怎么能称为阴影呢?
而继承上一辈的梦想,这是很多人成长中都遇到过的情况吧!
以前的子承父业在今天依然可见,更常见到或听到的是一心求安稳的父母就要求子女谋一份安稳的职业、平平安安过一生;有明星梦的妈妈们,把梦想加给孩子,一手把孩子打造成或大或小的明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想的父母们,都在实践着这些梦想……
我们总归会不自觉的希望子女能认同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
不管是在东方或是西方,富裕或是贫穷的地方,有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某种程度上,让子女继承自己的梦想是人类这个物种一直存在的固执基因。为什么我们要夸大这个因素在这部电影中的分量呢?
有人说:辛格作为父亲剥夺了女儿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力……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认为是最近几年人们受放任式教育的影响太大,或者这只是不同教育思想的表达而已。
如果让吉塔和巴比塔选择,是在十几岁就嫁人、之后一生就围着丈夫孩子锅台打转更好呢?还是开发出天赋、磨练技能,成为某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拥有更广阔的人生更好呢?她们会怎么选?
我会选后者,当你成家立业,当你上有小下有老,当你面对生存与生活的挑战,你会发现用少年和青年时代时间精力发展某一方面的专长,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有多么重要。
因为我们并不是只有童年,我们还要度过漫长的一生,承担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责任。童年、青年时代的努力和积累和度过快乐的童年并不是必然冲突的。
况且,辛格带女儿投入训练的时候,女儿其实已经处于少年时期了,我们完全可以让童年过得既努力充实又快乐,那种在努力中获得进步的喜悦感与每天玩耍的愉悦都会让孩子快乐。
最直接的感受,我不想在宏大的背景中讨论所看到的这部片子,只想说父亲有千千万万种,有一个辛格式的父亲是幸运,做一个辛格式的父亲不容易。
这位父亲,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突破重重障碍(社会的、金钱的)、数年如一日地对女儿和其他孩子进行训练,本身就是习惯了随波逐流的生活中的异数。
我们在用尽力气去面对工作、赚取生活费用以及应付生活的琐碎、养育子女的压力,忙里偷闲刷手机、看微信鸡汤、看电视综艺哈哈大笑,偶尔去去公园、逛逛商场,读点轻松的书……
谁还记得梦想在哪里?或者从来就没有过梦想。或者过上庸常安稳的生活、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压力日渐增大的社会里带着一家老小立足,这本身就已经是梦想。
可是,有的人,即使也是差不多如此生活着,他们,还是把梦想记在心里。
而这个世界,因为这些没有忘记梦想的人才不一样。
所以,不管是男权,还是霸道,对于这些能够在庸常的生活里、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坚持梦想这件事情,就是我难以做到的。所以,我佩服这位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