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散文库原创文字集
《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作者: 东原郡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7-18 18:05 被阅读7次

《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读完《文化苦旅》,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很长时间了,没有一本书如此震撼过我的心灵。想想余秋雨先生已经七十多了,读他的书,有一种恨晚的感觉。

文化苦旅,是一种人生的、精神的苦旅,作者由古及今,由中及外,由战争到和平,由繁荣到衰落,遍寻各种文化对自性、人性产生的深刻影响。

文化苦旅,由文化上升到文明,对文明探寻的终极意义便是为自己或这个世界寻找存在的坐标,以更宏大的视野俯视生命这一生物形态的本源意义。

文化苦旅,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了自己以及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

“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搭建。

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文化归属。”---《阳关雪》

小而言之,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从小到大,不都是在苦苦寻找自己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自己的文化归属坐标上的那个交叉点吗?

“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那半年,我贴地历险数万公里,考察了目前世界上最辽阔的恐怖地区。这些地区,恰恰是人类文明发展最悠久、最辉煌的‘教科书’地带。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历史课程,都用近似的语词歌颂着哪里发生过的丰功伟绩。

但是,显而易见,各自的丰功伟绩又堆积成了仇恨的废墟,天天孳生着炮火,灾难和血泪。我发现,在那里,历史和地理在进行着频繁的转换;互相仇恨的历史变成互相仇恨的地理,而每个地理方位又要述说着仇恨的根源,可怕的空间又变成了可怕的时间,继续延绵。”---《写经修行—菩提树下》

大而言之,这就是文明。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创造-毁灭-创造—毁灭”中轮回再生,向更高级的文明发展,直到彻底毁灭。

“世界各国的文明人都喜欢来尼泊尔,不是来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这里的自然,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原始森林,都比任何一种人类文明要早得多。没想到人类苦苦折腾了几千年,最喜欢的并不是自己的创造物。

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 的所谓闻名世界。

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千年一叹》

总而言之,这就是人类。人类尚且如此,我们个体更应如此。默默地学习、感悟、修行,达到心平如镜的无我。

这就是文化的苦旅带给我精神的“折磨”。我暗自庆幸,寻他千百遍,还是寻到了他。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读完《文化苦旅》,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很长时间了,没有一本书如此震撼过我的心灵。想想余...

  • 一月书单

    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难以忘却的精神旅行

    许多年前,在课本里读过一篇叫《信客》的文章,虽说情节普通,但是文字背后似乎总是透着一股深沉的思考和慨叹,读完之后...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看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深感其文化底蕴深厚,见...

  • 精神苦旅

    我为什么要用这个做题目?是不是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关?也许我内心是有那么一点儿东施效颦的意思,但对我来...

  • 文化苦旅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所以苦难,却绝不赞美任何苦难。 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示人性,创...

  • 《文化苦旅》

    穿越百年血泪 寻找千年辉煌 新的阅读历程,我选择从这本文化苦旅开始,这书读来确实很苦,散文的形式,读来竟有历史的重...

  • 《文化苦旅》

    这是一本在我家静静躺了几年却始终被冷落的书。当我从书架中拿出积灰三尺的它时,我从它的封面读出一种“严肃”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的精神“折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lr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