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暮潇潇诗文
集约式耕作拯救大自然(理性乐观派)

集约式耕作拯救大自然(理性乐观派)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06:14 被阅读6次

  把全世界所有的谷物加在一起来看,2005年的粮食亩产量达到了1968年的两倍。亩产量的提高大规模地释放了土地。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学家英杜尔。郭克拉尼计算完成的惊人统计数字。入股1998年的亩产量仍然是1968年的水平,那么养活60亿人口就需要开垦79亿英亩土地,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南美洲减去智利后的面积。再做个乐观的假设好了,让我们姑且认为从雨林、沼泽和半沙漠地带新开垦出来的耕地亩产量能跟之前的耕地维持在同一水平。那么,倘若亩产量不增加,就得烧掉远远比实际情况更多的热带雨林,灌溉更多的沙漠,排干更多的湿地,开拓更多的滩涂,耕种更多的牧场。换句话说,今天人们使用的农业土地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8%,可按1961年的亩产量计算,要想养活现在的总人口数,农业用地占到82%,集约式耕作为地球节约了44%的荒地。从环境的角度来看,集约式耕作简直太好了。目前,全球有20亿亩的“次生”热带雨林都是农民们迁往城市之后重新长出来的,其物种多样性和原生森林几乎一样丰富。这多亏了集约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有人认为,人类已经把地球初级生产的很大一块占为己有了,这种占有比例是不可持续的,再这样下去,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人类的总重量,只占全球动物体重的0.5%。可他们靠着乞讨、借贷和巧取,将整个陆地植物初级生产的大约23%挪为己用。生态学家把这个数字叫做“HANPP”,即“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这就是说,每年陆地植物大约能吸收空气里的6500亿吨碳,在这里边,人们收割的植物能吸收800亿吨,烧掉的植物能吸收100亿吨,因为人们开垦,放牧,修建道路占据了土地而没能长出来的那部分植物,如果照常长出来的话,能吸收600亿吨,最后,剩下来养活其他所有物种的植物,能吸收5000亿吨碳。

  看起来这好像还留出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指望地球继续养活一种如此强势的巨猿,真的具有现实性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按地区把数字分开剖析。在西伯利亚和亚马逊地区99%的植物长出来的都是在养活野生动物,并不是人。在非洲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人们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占有了大约1/5的产出---过度放牧的灌木丛林能养活的山羊数量比它是荒野时能养活的羚羊要少。然而,在西欧和东亚,人们虽说吃掉了近一半的植物产出,留给其他动物种的部分却几乎没有减少---因为他们用肥料吃掉了近一半的植物产出,留给其他物种的部分却几乎没有减少---因为他们用肥料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我家附近的草甸每年喷洒两次硝酸盐,不光养活了大群的奶牛,地里还到处都是蚯蚓,大蚊和粪蝇,更有以它们为食的山鸟,寒鸦饥饿燕子。实际上,这给了人们极大保持乐观态度的信心,因为它意味着,倘若整个非洲和中亚走上集约化农业的道路,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又维持更多的其他物种。用学术预言来说,也就是:“这些发现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存在相当大的潜力增加农业产量,不必提高HANPP。”

    其他的发展趋势同样令现代农业更适合地球了。现在,用除草剂就能控制杂草,用不着犁了,越来越多的作物可以不用耕耘,直接播种。这就减少了土壤侵蚀,泥沙径流,也不用害死土壤里大量无辜的小动物了---这一点,以小虫子为食的海鸥群可以作证。食品用防腐剂加工,虽说备受赶时髦的环保人士所鄙视,却极大地减少了食物浪费。就连在牲畜棚里成批圈养的鸡、猪和牛,也无疑以更少的饲料,污染和疾病生产出了更多的肉。倘若禽流感来袭,自由放养的鸡对人造成的威胁最大,鸡舍里养的却不然。诚然,一部分牲畜集约式养殖残忍到了叫人无法接受的地步,可也有一部分并不比所谓的自由放养要差,更何况,集约式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显然要小的多。

  菠萝格的基因,再搭配上哈伯的氮肥和鲁道夫。迪塞尔的内燃机,不光让马尔萨斯至少又错了半个世纪,还让老虎和犀鸟得以继续生存在野外。因此,我想要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贯穿整个21世纪,世界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以越来月高的标准养活自己,同时,它非但无须新开垦土地,相反,还会逐步减少现有的耕地面积。这做得到吗?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计算出,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只需要27平方米的土地就能养活自己了。他的理由如下:一般人每天需要大约2500卡路里的食物,相当于685克粮食。把它翻上一倍,留出种植些许燃料、纤维,和若干动物蛋白的空间,也就是1370克。在灌溉得当的肥沃土地上,光合作用的最大速率差多是每天每平米生长350克,但你可以把它减少到50克,因为在实践中,农业要在广大的面积上才能施展得开手脚。所以,种出一个人需要的1370克,只需要27.5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的亩产量,克拉克计算出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可以养活350亿张嘴巴。

  这里,我假设克拉克的结论太过乐观。我把他的数字翻上4倍,假设地球至少要用100平米土地才能养活一个普通人。我们现在距离这一纯理论还有多元呢?2004年,全世界用5亿公顷的土地种植了大约20亿吨的稻米、小麦和玉米:平均每公顷的产量是4吨。这3种作物提供了全世界2/3的粮食,相当于养活了40亿人。故此,每公顷地养活了大概8个人,反过来说,也即每个人用了1250平米土地。20世纪50年代,每个人要用4000平方米。距离100平方米的纯理论计算,这还差得很远。除此之外,世界还有另外10亿公顷土地用于其他谷物、大豆、蔬菜、棉花等---这样算下来,每人要用5000平方米土地。就断你把人口增加到90亿,在我们达到农业生产力的极限之前,仍有极大的进步空间。就算你把产量翻一倍或者翻4倍,距离土地实际达到的最高产量都还很远,离光合作用的极限值就更远了。如果我们全都改吃素食,我们的土地需求量会变得更少,可如果我们改有机路线,土地需求量会增加---想用奶牛的粪便为土地施肥,我们还需要额外的土地来养活这些奶牛才行。更确切的说,要取代目前使用的所有工业化氮肥,意味着要用额外的300亿亩牧场来放牧额外的70亿头牛。但上述计算表明,就断我们不吃素,盈余的农田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就这么做好了:继续削减人均耕地面积,把多出来的土地还给大自然。

就粮食生产而言,自从哈伯打破了肥料的瓶颈之后,用完能沐浴到阳光的土地再不成为其为问题,而水资源用完却可能是个大麻烦。莱斯特,布朗就指出,印度的地下水很快就会耗尽,恒河又逐年干旱,可该国却极大的依赖这两种水源来灌溉庄稼。在全世界范围内,灌溉水蒸发带来的土壤盐化问题越来月严重,而灌溉农作物占了全世界整整70%的用水量。但他接着承认,灌溉系统的效率正迅速走高;另外,滴灌这种成熟的技术几乎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诸如塞浦路斯,以色列和约旦等国已经大量采用滴灌。换言之,灌溉浪费水是水价太低的产物。一旦水能够依靠市场正确定价,人们不仅会更加节约用水,还有了存储它的动机,水资源很快就能重新丰富起来。

为了在2050年养活90亿人口,我们需要这么做---采取下列措施,把农业产量翻一番:在非洲大力提高化肥使用比例,在亚洲和美洲采用滴灌技术,在诸多热带国家推广双季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转基因作物,提高亩产量,减少污染,从用谷物饲养牛改用大豆喂养,继续扩大鱼,鸡和猪的相对养殖量,减少牛羊的相对养殖量,扩大贸易,这不光是因为吃饭的嘴巴和农作物不长在一个地方,更是因为贸易鼓励专业化,不同地区专门种植当地亩产量最高的作物。通过这些举措,把农业产量翻一番。如果价格信号驱动全世界的农民采用了上述措施,那么,完全可以设想,到2050年,90亿人口靠着面积更小的耕地,吃得比现在更舒服,同时,大片土地释放出来成为了自然保护区。想象一下:2050年的时候,大片大片的耕地重新变成了野生的树林和草原。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它只能靠着进一步的集约式农业和进步来实现,而不是倒退回从前,过有机生活。不妨这么设想一下:把农业变成一档多层次的生意,用水培滴灌和电力照明在废弃的城市旧址全年生产粮食,在用传送带把这些粮食基地直接和超级市场连接起来。至于说这些建筑和电力所需的资金,可以靠给退耕还林的开发商免税来筹集,让他们把其他地方的农田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大草原。这真是一副激动人心的理想画面啊。

最近,有一位教授和一名厨师在我的电台节目上提出建议,说各国应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自己种,自己吃。真的应该这样吗?真的要这么做的话,当然需要多得多的耕地面积了。英国碰巧只适宜种植小麦,产出羊毛,种植香蕉和棉花会劳尔无功,反过来说,牙买加只适宜种植香蕉和棉花,非要种植小麦,出产羊毛,同样劳而无功。而如果世界决定它非要从田里种出汽车燃料,而不是从油井里开采出来,耕地面积也会膨胀。再见了,热带雨林。但只要一部分理智的人占了上风,那么,我的孙子们将来能吃得比我好,游览到比现在面积更大,更原生态的自然保护区。我很乐意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集约式农业是它的实现之道。

  当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时候,每人大约需要1000公顷的土地来维持。如今,靠着农业。基因遗传学,石油,机械和贸易,每人所需的土地减少到了1000多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的1/10.这一切得以实现,无非是因为每平方米的耕地种上了它最适宜生长的作物,再依靠全球贸易的分配,让所有人都能获得每一种必须的农产品。还是那句话:专业化生产,多元化消费,是走向繁荣的关键。

相关文章

  • 集约式耕作拯救大自然(理性乐观派)

    把全世界所有的谷物加在一起来看,2005年的粮食亩产量达到了1968年的两倍。亩产量的提高大规模地释放了土地。让...

  • 聊聊转基因

    集约式耕作拯救大自然 把全世界所有的谷类作物加在一起来看,2005年的粮食亩产量达到了1968年的两倍。亩产量的提...

  • 【风险管理】D19➕雯雯➕26号

    理性乐观派

  • 每日一读《理性乐观派》。

    《理性乐观派》的第3天课程:为了后代,我们更不能停下脚步。听完老师音频中的精采内容,心中慢慢对城市化集约发展有一个...

  • 读书

    《理性乐观派》阅读中。

  • 没有交换贸易,就没有农业耕作(理性乐观派)

    第一批农业定居点有个有趣的地方:它们似乎同时也是贸易市集。从14000年前开始,产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卡帕多西...

  • 理性乐观派

    今日打卡2:共计25分钟 是知识产权的作用吗? 是政府出力吗?

  • 理性乐观派

    今日打卡1:共计42分钟 经济援助的检验 垫底的十亿非洲人 撤退的声音 瘟疫和饥荒

  • 理性乐观派

    今日打卡:共计68分钟 为了追求统治者声称是自己责任的某个遥远的社会目标,无视如今尚在人家的诸多个体的偏好和利益,...

  • 理性乐观派

    今日打卡2:共计63分钟 热而富,抑或冷而穷 越暖和,越富裕,越富裕越能发展出新的技术来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气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集约式耕作拯救大自然(理性乐观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s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