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鹰/文
2022年7月6日下午,朋友给我微信留言:“长鄄马家,这么多年长盛不衰,你有没有深入了解内在原因?因为一般来说,富不过三代。”
我想了一个晚上,觉得有三点:
一、诗书传家,而不是富贵传家。
二、帮扶精神。
三、注重礼节,重情重义。
个人认为,第三点非常重要,例如逢人就叫“恩烂”(您),这就是制胜法宝,因为没有人不愿意受到尊重。
我发给朋友,他的回复是这样的:“在清朝末年,识字率不到1%;诗书传家,已经站在了金字塔尖上。我是本科毕业后悟到,对于我这样的来自草根阶层的人来说,最简捷的向上通道就是读书,提升学历;这个是后来考研考博的直接原因。”
宗亲马河春认为:“关键是诗书传家。有了传统的重教兴文,必然会重情重义、有礼有节。只有重教兴文,才会发家致富、长盛不衰。”
老同学王虹认为:“第二点是重点。识字率虽然提高了,但是,现代文明五花八门,志趣爱好舍本逐未;前人留下的精华被抛弃,精神萎靡;有点物质基础的,自以为是。真正学东西的人少了。注重礼节、重情重义方面,感觉虚伪的成分多。”
长鄄马氏六修族谱(1990)
长鄄马家家训 [1]
马氏宗祠旧址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2]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自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首修族谱,至1990年六修族谱;族谱中均记载家训十二条+十条,每条都有解释。
十二条:
忠君上,孝父母,宜兄弟,正夫妇,训子侄,端心术,重农桑,敦诗书,诚祭祀,睦宗族,戒嫖赌,息争讼。
十条:
隆师儒,择朋友,肃婚配,严嗣息(抚子),修坟墓,禁搜葬(偷葬),禁坵木,惩横逆,警游惰,革污贱(不许为妓、为僧)。
[2]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