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我,是因为我们有同样的期许
1
80后的孩子,小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怕是“认真学习,闲书少读”吧!(认同的点个赞啊)。我反正是从小听着长大的。
小时候的闲书是真没怎么读,一是环境不允许,我读书时代从没离开过家,基本就是学校,家里二点一线,全程都有人监控;二是大氛围没有读闲书的概念,以物易物这条行不通,另外,小地方也没什么图书馆之类的,唯有一个新华书店,每次父母带去,目的直奔作文选和题集,那些故事书,童话书是完全禁止的。时间一长,对于书的概念,就只剩下“有用”和“无用”二者了。当然,“无用”的书,肯定是不需要看的,因为看了没用啊!
2
认识J先生的时候,他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就是买电子产品和一堆乱七八糟的书。那些专业的编程书就不用说了,远到《大秦帝国》、《清明上河图密码》,近到《杜拉拉升职记》,无所不有。婚后,房子装修,给他弄了个专业的书房和超大书架,本以为终于可以解决书本的安置问题,谁知这买书的习惯,反而变本加厉了。为些,我颇为恼火,买这么多无用的书干嘛,又占地方又费钱!几次牢骚后,J先生回了我一句,人总得有点爱好吧,难道你愿意我抽烟喝酒?好吧,二选一的话,你还是接着买吧!
3
宝宝还在肚子里时,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买了本“有用”的书——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由什么决定的?
书中提到三个男孩子,小学期间,A品学兼优,阅读广泛;B学习一般,调皮倒蛋,杂书看一堆,C学习中上,循规蹈矩。之后,他特意保留了三个孩子的联系方式,在初高中阶段都有跟踪。小学结束时,A上了重点初中,B和C进了普通初中;进入高中学习后,B却越来越游刃有余,C加倍努力却越来越力不从心。到高考结束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书中还引用了国内外顶尖教育学家的理念和分析数据
最后,尹建莉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中学以前的阅读量决定了初高中,以至今后的学习成绩。为什么小学学的不错的孩子,越往上越力不从心,而学习一般的孩子,越往上却可以完美逆袭呢?其实就是跟中学前的阅读积累有关,中学前的阅读量决定了孩子的视野、思维模式,当他具备足够多的知识时,他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了。
这么看来,原来我费力不讨好的原因竟然是闲书看的太少,不知爸妈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会任何感想,呵呵。
这时候的J先生也没闲着,到离我预产期只有一个月的时候,J先生告诉我,他通过了某互联网公司的高级XX经理职位。神啊!那个公司向来只招清华北大和国外顶尖大学的学生啊,而J先生,只是一个有着专科毕业,自考本科学历的人。
感谢尹建莉老师和J先生刷新了我对书的全部认识!
原来,小时候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心胸和视野。
梁文道先生也曾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我想,现在开始,应该还不晚……
END
80后宝妈,一个鱼与熊掌皆不想放弃的贪心女子。不放弃,那就只能加油了!
喜欢我,记得关注我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