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看到很多版本的《正面管教》,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我借了一本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国外作者的书籍还是有些不好理解,和刚刚看完尹建莉老师的书籍不同。我后续应该会暂缓选择国外作者了。某些理论的确是相通的,但生活文化、环境差异太大,能引起共鸣的地方有限。
书籍还没有看完,不知道为什么回忆起很多和孩子相处的事情:
去年因为生活的变故 ,我一度认为孩子精神有问题,专门到精神病医院给孩子挂了心理科门诊;
担心孩子太胖,长不高,今年带孩子到医院检测骨龄;
想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要求孩子周末在家洗碗或打扫卫生。上周末孩子说不想洗碗,就不吃饭了;
一直希望孩子懂礼貌,可以主动和其他人打招呼。会经常提醒孩子......
孩子其实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曾经想改变很多,我其实也做错了很多。现在的我,肯定不会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我的孩子一直是健康的!
我应该也不会带孩子继续监测骨龄了,说真的,孩子成年后,如果真是又矮又胖,难道我就不爱他了吗?
对孩子,我逐渐的放手,不放手也不行啊,12岁了,正是有主见的年龄。
有时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大家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出了问题。
我看书,学习,运动,不知道对孩子能有多大的影响。我甚至还有明年报考研究生的打算,想让孩子看到努力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能够不断思考总结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进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