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吴伯凡老师的专栏讲到了“契约”这个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契约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提到了曾国藩的例子,曾国藩早年是一个很不好打交道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尽可能的避开他,不和他打交道。但随后因为一些巨变使得曾国藩一改之前待人接物的方式,其他人忽然发现他变得很好打交道了,从此官运亨通。
其中的道理就是曾国藩通过将自己契约化的结果,跟着曾国藩有官做有前途所以有才有德的人都愿意去跟随他。打了胜仗曾国藩不会吝惜金钱和官爵,跟着他的人都升了官发了财,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他的幕僚。
其中也举例说明狼来了的故事事如何让这个契约弱化的,当放羊的小孩第一次说狼来了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了,当小孩第二次说狼来的的时候就只有两三个人来,当他第三次说狼来的的时候没有人来,羊就全都被狼吃掉了。
也举了“扑通”的故事,一只小猴子在河边睡觉,突然听到“扑通”一声巨响,爬起来就跑,其他的猴子看见他跑也都跟着跑。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说扑通来了,后面跟着跑的猴子就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猴子们发现原来“扑通”是椰子掉到河里所发出的声音。
这两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契约弱化和契约加强,一个人如果一直在消耗自己积累起来的信用那就是在弱化自己的契约价值。相反一个人如果不断的加强并积累自己的信用,那他的契约价值就会被加强。
契约不仅对于我们处理与外部环境之间协作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都说生活是具体的,而契约就是具体的展现。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立志要减肥,可是最后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很大的原因就是一开始我们就就没有契约,很随意的开始又很随意的结束,最后在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放弃了。很长时间后又想起来,然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开始放弃。
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够坚持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契约精神,所以随意的毁约就成了生活中的常态。我想到了雷.达利欧的《原则》中的核心价值观,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做事都需要原则,原则不是僵化而是让人能够抵御住诱惑,坚持正确的事情。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没有原则,一个人有原则,没有原则的人给人的感觉是飘忽不定,谁也拿不准他心里面想的是什么,所以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往往这类人会被首先淘汰掉。而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预期所以大家都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