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到深圳进行团建活动,午饭在一家私房菜吃饭,一个同事的小孩来我们桌倒可乐喝,不小心把一个空啤酒瓶给碰倒了,瓶子就摔碎了。
瓶子碎了的瞬间,小孩一副被吓到、做错事一动不敢动的模样。
这时候,大人们都没有怪他,而是关心他有没有受伤,接收到关心的小孩没有了做错事而害怕的样子,而是真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刚才吓死我了。”
孩子打碎瓶子,家长不在乎碎了的瓶子,而是以一种担心的口吻关心孩子,那他能够感知到来自家长的关切和爱意。
同时,孩子能够接收到一种信号“无论我做了什么,父母都是爱我的”,在爱意中长大的孩子,会充满自信,敢于尝试。
相反的是,如果家长更注重摔碎的瓶子,不理解甚至去责骂孩子,那他会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得不到父母的喜欢。
那他就会自我打击,变得敏感而自卑,做事畏手畏脚,害怕做不好,更害怕父母因而更加不喜欢自己。
孩子做得不好时,要耐心地告诉他,没关系,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们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杜江与儿子嗯哼的相处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嗯哼犯了错,杜江不会发脾气,也不会骂他,而是一起沟通,相互讲出自己内心的话,相处中,他们总是相互表达对彼此的爱。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得到过爱的孩子很难懂得去爱,因为他感受到的东西太过贫瘠。
得到爱的孩子,会从中汲取力量,能让他们在世界上活得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