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散文
追完《清平乐》依然不懂宋代点茶?10幅图让你了然于胸!

追完《清平乐》依然不懂宋代点茶?10幅图让你了然于胸!

作者: 当惹雍的理想国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3:07 被阅读0次
《清平乐》饮茶剧照

《清平乐》虽已收官,但那蕴藏于精致画面背后大宋风雅,却唤起了无数人心中的东京梦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称为宋代四雅。而其中最为传奇的,就是被称为“绝唱”的宋代点茶了。下面我们就借助十幅图,来看懂这一“盛造其极”的宋代失传雅艺。

宋代流行“团茶”,是一种小茶饼(注:下图是比小茶饼更大的“大龙团茶”),对于制茶过程,《风雅宋》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茶叶采摘下来之后,不是直接焙干待用,而是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成茶饼”,茶饼制好后有专门的茶焙笼存放。

图为大龙团哦~

点茶前先要“备茶”,备茶有五步:

一是碎茶,也就是从茶焙笼里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

二是碾茶,就是用茶磨把碎过的茶碾成粉末;

三是罗茶,把茶粉进一步细筛,以确保均匀;

四是茶末置盒,把筛过的茶粉倒入茶盒;

五是撮末于盏,即取适量茶粉置于盏中。

备茶的同时,还要“备水”也就是“侯汤”,对于水,宋人讲究“清轻甘洁”,而水温更是要恰到好处。

此外,点茶前还要记得“烘盏”,也就是把茶杯烤热,因为,盏冷则茶沉,会影响点茶效果。

点茶的程序虽然只有注水和搅拌茶末两幅图呈现,但宋徽宗却将其细致地归结成了“七汤点茶法”。

在“七汤”之前先要调膏,“量茶受汤,调如融胶”,也就是根据茶量注入适量的开水,将茶膏调得像融胶那样,️有一定的浓度和黏度。

调膏后的第一次注水要环绕茶盏壁,不让水浸入茶膏。先搅动茶膏,渐渐增加点击和拂弄,手轻而茶筅用力,手指和手腕一起环绕回旋,茶汤上下透彻,表面就如同点点星辰和皎皎明月,生出明亮鲜明的沫饽。

第二到六次注水,动作看起来颇为相似,实则全然不同,每一次的注入点、注水量和击拂转动的力道都各有讲究。

第七次注水,则要看茶汤的轻清重浊和汤花的稀稠疏密,适可而止。此时,“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点茶的乐趣还在于其后衍生的斗茶和分茶。斗茶主要是“斗色斗浮”,也就是斗茶汤的色香味,而分茶则有点今天咖啡拉花的味道了。想了解宋人的拉花大赛么?下一篇,我们将细细道来:)

注:配图来自宋代点茶视频讲座的网络截图

相关文章

  • 追完《清平乐》依然不懂宋代点茶?10幅图让你了然于胸!

    《清平乐》虽已收官,但那蕴藏于精致画面背后大宋风雅,却唤起了无数人心中的东京梦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称为...

  • 十二先生今解

    十二先生出自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

  • 国礼-茶文化

    茶礼文化在周朝出现 南北朝茶开始上供,发现成人们的日常。 茶兴于唐衰于宋 唐代煎茶 宋代点茶 明代泡茶 三茶六里,...

  • 点茶击拂:令人上头的“涮锅水”

    种花家茶文化源远流长,“唐煎宋点”,今儿领略了宋代点茶的整套流程,顺便体验了一把“击拂”。 击拂需要用到茶筅。 茶...

  • 宋代点茶

    一部很火的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以北宋官宦家庭为背景,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

  • 宋代点茶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 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公元960年...

  • 豆瓣评分高达8.0的《清平乐》,宋仁宗是外貌协会高级VIP,曹皇

    正文:2568字 27张图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好看的都关注了我们 想必大家最近都在追这部大宋古装剧《清平乐》,叁...

  • 小龙团 知乎

    小龙团茶长这样!《清平乐》宋仁宗的最爱 爱茶的生活 茶文化研究者 “小龙团”是北宋时期的贡茶,宋仁宗年间,由大胡子...

  • 宋代点茶3

    两宋时建州北苑生产的“龙团凤茶”乃进御贡茶,极为珍贵,斗茶风靡全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民间活动随着贡茶传入了朝廷,并受...

  • 宋代点茶2

    宋代点茶,上次聊了宋代不同阶层对于茶的爱好,那么这次我们聊聊宋代的代表茶。 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完《清平乐》依然不懂宋代点茶?10幅图让你了然于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dq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