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本好书不到看完的那一刻,心里总是放不下。
余华的《活着》,很久以前就想看,终于找到机会。
书是叫“活着”,可是,除了福贵,他们都死了。他爹,他娘,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老全,龙二,春生。最后,只剩下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和一头叫“福贵”的牛。他们,都是该死,却没死的。
从赌博败了家不再是地主,之后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龙二被毙、土地改革,然后是人民公社,之后,又到了文化大革命,家里人多过又少过,最后,只剩下他和像他的牛。
所有的故事,福贵这一生活着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晴朗的日子,从他自己口中说出。
在深夜举着小台灯慢慢看着,有时脖子一凉,连眼泪什么时候开始流的,我都不知道。
老人就是一本活的历史书。他们的白发,他们的道道皱纹,他们整个人,都记录着历史,都诉说着历史。
爷爷给我说起太公时,我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太公的事,从前从未听说过。
爷爷知道的也不多,一些小的记忆碎片,连供想像空间的发挥,都不够支撑。
受过教育。在村里办了小学。做了校长。家庭条件不差。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在国民党抓壮丁时期,收留别人做了长工,于是,在阶级斗争期间被划作地主,扫地出门。湘西闹土匪时期,躲至源陵继续教书,或许是教学思想上有触了忌,因同时是朝鲜战争时期,被扣上宣扬反战思想的帽子,一百余人被枪决。
就只有这么多了。
阶级斗争。为什么要阶级斗争?就为了联系底层人民?村长被小娃娃指着鼻子骂是走资派。因为领导都必须是走资派。
家珍虽病重不能外出,可总要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要活,就认真活。
春生死,因为自己不想活。那么,他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活着》这本书,值得我很多次地好好读。

——写于2015.01.02 大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