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千年,寻迹宝鸡
朱玉林
踏上宝鸡这片土地,仿佛踏入了一座尘封千年的历史宝窟,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岁月的沉香,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是华夏礼乐文明的摇篮,是德政思想的滥觞之邦。
三千年前,周人从豳地迁来,在这片“膴膴周原,堇荼如饴” 的土地上开垦。他们发明了耦耕,让黄土变成良田;制定了宗法,让族群凝成整体;创作了《诗经》,让生活充满诗意。就像这棵古槐树,将根须深深扎进黄土,汲取养分,又将枝叶伸向天空,庇佑后人
漫步在宝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遥想当年,周公旦在此制礼作乐,那一套套典章制度、礼仪规范,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华夏文明前行的道路。他用 “礼”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 “乐” 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得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这一伟大创举,不仅影响了周王朝的兴衰,更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宝鸡的青铜器,更是将礼乐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何尊、折觥、厉王胡簋等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宛如历史的使者,穿越千年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岁月。它们造型庄重,纹饰精美,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对礼乐的尊崇与敬畏。尤其是何尊,其内胆底部的铭文 “宅兹中国”,不仅是 “中国” 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更象征着宝鸡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这些青铜器,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礼乐文化的实物见证,让我们得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礼乐文明的博大精深。
除了青铜器,宝鸡的古刹法门寺也是一处不得不去的圣地。这座千年古刹,因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悠悠地宫,珍宝浩瀚,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这里,佛教文化与本土的礼乐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演绎出一曲和谐的乐章。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法门寺的塔尖,钟声悠扬,梵音袅袅,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让人在感受佛教慈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礼乐文化所倡导的和谐与安宁。
如今的宝鸡,虽然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但礼乐文化的基因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融入每一个宝鸡人的血脉之中。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等民间艺术,无一不是礼乐文化在民间的生动传承。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着宝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让古老的礼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宝鸡,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件文物,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礼乐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魅力。宝鸡,这座承载着千年礼乐文明的城市,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