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451
卷十·邪客第七十一
3/8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愿闻持针之数,内针之理,纵舍之意,扞皮开腠理,奈何?脉之屈折,出入之处,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六腑之输于身者,余愿尽闻。少序,别离之处,离而入阴,别而入阳,此何道而从行?愿尽闻其方。
岐伯曰:帝之所问,针道毕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愿闻持针之数,内针之理,纵舍之意,扞皮开腠理,奈何?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想听您讲讲行针施刺的手法技巧;进针的理论依据;泄刺进针须垂直刺入、补刺出针须按闭针孔之具体应用;以及须抻展肌肤、使皮纹缝充分展开的针法,是怎样操作的?
脉之屈折,出入之处,
经脉的曲屈转折的各个节点;脉气出离毛细动脉汇入组织液的节点、或脉气出离组织液汇入毛细静脉的“出”之节点;以及脉气从小动脉通入大动脉、或从浅静脉汇入深静脉的“入”之节点,
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
经气在流注过程中,会从经络的哪个节点出离毛细动脉或进入毛细静脉(井穴)?又会在哪个节点发生散行并密布于该处片区(荥穴)?气血到哪个节点会流速变慢(俞穴)?到哪个节点又会加快流速(经穴)?气血又会在哪个节点从小动脉通入大动脉或从浅静脉汇入深静脉呢(合穴)?
六腑之输于身者,余愿尽闻。
五脏六腑经脉气血在全身的流注情形,我也想听您详尽地讲述。
少序,
按血管逐渐从细小到粗大的连接顺序;
别离之处,离而入阴,别而入阳,此何道而从行?
经脉的各个分支节点:气血离开人体阳分(阳分即气分,对应于组织液)而汇入人体阴分(阴分即血分,在此指静脉血)的节点;气血离开人体阴分(阴分即血分,在此指动脉血)而汇入人体阳分(组织液)的节点。以上气血交换的路径、方式和原理,是怎样的?
愿尽闻其方。
请您详尽地讲解其中奥秘。
岐伯曰:帝之所问,针道毕矣。
岐伯答道:陛下所问的这些,涉及了用针之道的全部内涵。
黄帝曰:愿卒闻之。
黄帝说:请您知无不言、全盘讲解。
~~~~~~~~~~
老黄历择吉,2025.4.23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5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45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