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作业问与答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作业问与答

作者: kevin_2015czl | 来源:发表于2015-10-19 19:40 被阅读0次

1、为什么不上贤,请用老子的思维解释?不上贤与今日学堂内部教学ABCD评判或者末位淘汰有无矛盾?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不上贤,还能让孩子同样有积极性?

个人理解:不“上”,就不会有“贤”,“上”是崇尚,推崇,“贤”,多才,多能之人;不上,贤的理解是:不崇尚,推崇某一种方面(心理或者行为),就不会有某方面很有才能之人(被大家推崇的人),用古语“乱世出英雄”来解析,乱世是最崇尚有“贤”之人,然后才有更多“英雄”。

积极性的目的是什么?是孩子的自我成长的需要,如果一个小孩子需要体验“不积极”,“消极”的心态,比如他的母亲很郁闷心情,很想为母亲分担点什么,他想体验这种状态怎么办?难道这种不积极,就不好吗?如果他体验”这种不积极心的心态“,是为了更好的积极呢?

孩子的天性是自我成长,当他偏离其自我成长之时,可以用阴,可以用阳的方法来使其不断的自我成长。如小孩(三岁)不吃饭,只零食,怎么办?

阳的方法:从强化“吃饭”的角度考虑,把饭小孩喜欢,好吃的粥等。

阴的方法:从弱化“吃零食”的角度,少吃零食,吃含食物元素多的零食等。

这些方法能改变小孩的吃饭习惯吗?不一定!!!!Why?

从抓根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分析出根本原因:行为上及心理上。

今日学堂内部教学的制度,是基于为“学生”的提升服务,根据人性的“趋利避害”原则。处理方式是奖与罚。

2、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里的其是指“民”还是指个人自己?虚心弱志后个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请发表你的看法!

个人认为圣人的目的是“不治”,达到“无知无欲”的状态,而圣人之治,表示圣人的处理问题方式,非最终目的。

第一小问:其文中所指”民”是人民、全体所有人,也可以是个人,因为全体所有人的基本单位是人,是有人组成。

第二小问:根据圣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方式,来达到“无知无欲'的状态,具体看法参考: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问与答 


3、在股市投资中,如何做到“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不见可欲"中的“见”是“显”,如果不显,就不会可欲,不可欲,就不会使民乱。

在股市投资中,个人的理解是,”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的翻译”不根据个人自我的喜恶来选择股票,否则就会导致自我投资失败的结局(乱的结局)“ ,而是应该虚其心,食其腹的方式来选择股票;

股票的腹:根据股票的根本(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段永平)

股票的心:股票的波动(人性~索罗斯)

”虚其心,食其腹“的翻译是”尽可能的去使用多种途径把握股票的波动性(如索罗斯的反身性,中国的政策市等多角度分析,而不自我设限,自我以为,但是同时也不要忘记股票的根本‘买股票就是买企业’,通过多维度去分析企业商业模式,管理团队、行业趋势等基础信息“。


4、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恒使民无知无欲,是否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如果不是,如何达成这种状态呢?

“无知无欲”是否难于实现的理想状态?,首选得先理解什么是“无知无欲”,而“无知无欲”很难理解,那反过来“有知有欲”是一个什么状态?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有知有欲”的社会吗?现在这个状态好吗?那“不知不欲”的社会好吗? 那“无知不是有知的反面,不是不知”,那是什么?

第一种解释是”无“是”无穷“,"无知无欲“是保持”无穷的知,无穷的欲“,和上下文不符;

第二种解释是有选择的无知,只对自我生命及生命有意义的事物有知,而对其他的事物,什么砖石,什么宝马,什么可乐,什么广告等等,保持无知,别人对你所谓的言语“这都不知道”,很诚恳的回答“我是对这个无知的,因对我的生命对我的人生没有意义”,老子从反面来提醒我们,其实很多事物,我们是不需要知的,因为你知了之后,就会想要不要砖石啊,要不要宝马啊等等一些列问题,当你知道”送礼就送脑白金时”,不管你想知道也好,不想知道也好吧,已经悄悄的进入你的潜意识里面了,而当某一天需要买礼物时,就想到脑白金,就成为脑白金的猎物了(潜意识是不分好坏)。

第三种解释是“无知”是一种状态,一种婴儿般的状态,保持一种有吸引力的心理的状态,不自见,不自是的人生态度;无欲是一种行为上不根据自我人性的好恶去处理人和事,保持多种合理的可能性去处理事物。

如果是按第二种及第三种解析,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状态,但是可以尽量靠近它。

方法是“虚其心,食其腹”。

欢迎各位评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作业问与答

    1、为什么不上贤,请用老子的思维解释?不上贤与今日学堂内部教学ABCD评判或者末位淘汰有无矛盾?家庭教育中,如何才...

  •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问与答

    原文: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 《道德经》帛书版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德道经 道家 道学 帛书版 《<老子>帛书校勘版》 《老子》(道德经)由老子作于春秋之前(一...

  •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原版(珍藏研读)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 《道德经》全文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0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

  • 帛书本(老子.道经)第25章怎么解读?(知乎问题)

    和流行板道德经一样解读,一个意思。帛书版道德经助词兮变成了助词呵,两者意思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帛书版是“王亦大”,流...

  • 考古颠覆我的认知

    再说说我们都熟悉的《道德经》,今天我们学习的通行版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简直颠覆认知。帛书...

  • 道德经帛书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

  • 帛书版《道德经》

    以下内容来源于知乎“道家大师兄”,马王堆出土版《道德经》。 第一章: 帛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①。名可名也,非...

  •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作业回答2

    参考: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中的治人第六原文: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

  • “大道三千”,学不过来,怎么办?

    我以前要学习《道德经》,网上一搜,发现了很多版本,比如,王弼版、帛书版、竹简版、通行版、郭店楚简版等。 很多人会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作业问与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do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