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1/
最近一段时间,沉迷于和好友三四开黑打《王者荣耀》的排位赛。白天在玩,晚上在玩,吃饭时在玩,上下班路上也在玩……
虽觉得特别地酣畅淋漓,却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上瘾的状态,一种像极旧社会吸了鸦片烟那般的上瘾状态。也曾想过去做出一定的改变,只是,这改变真的很难,特别是叠加上国庆假期,更是如此。
无怪,游戏这玩意儿确实把人性的弱点摸得明明白白,运用得明明白白的。
2/
想起大学时一个沉迷网游的室友,江湖人称“拖鞋哥哥”(p.s.因为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拖鞋)。大学四年时间,课没去上过几回,整天窝在宿舍玩一款名为《完美世界》的端游,甚至每晚宿舍断电后,他也会把网线接到电脑上,继续畅玩,直至电脑彻底没电。毫无疑问,他的沉迷程度真的可谓是“惊为天人“了。
如此虽已毕业4年多,但至今依旧清楚地记得,在这个游戏中有个地方叫幽冥谷(音),游戏每周有固定的“大型帮战“,他所在帮派的队员有个叫”暗夜“、”小泡芙“的大神……
之所以会想起这个室友,不仅是因为他沉迷网游的经历,更在于他毕业后的经历——因为对这款游戏的沉迷,大学毕业后他去到了这款游戏的研发运营公司工作。显然,相较于他大学的学习状态,这样一个工作机会,对他而言无疑是个挺不错的结果了。
当然,也必须认识到,室友的这种情况属于极典型的案例,对大部分长时间沉迷游戏的人来说,“三和大神“或许正是等待他们的终途。
*三和大神:原指游荡在三和的新一代农民工,原本怀揣着赚钱致富的梦想来到深圳,现实却无情打碎了他们的梦想。渐渐地,这个群体形成了底层社会独特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他们“破罐破摔”,抵制枯燥无味的流水线工作,在三和周边“混吃等死”,乐在其中。
3/
对待游戏,当明白——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当然,也别轻易将游戏视为“魔鬼“一般的存在。以一个游戏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只要不沉迷其中,其能带给个体的正向作用也是蛮大的——一方面可以让人逃离压力,得到短暂的放松;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对逻辑思考能力进行训练。
如何合理使用它,不沉迷其中,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的问题。
4/
私以为,合理使用游戏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自律性的问题。而谈及到自律,毫无疑问,需有强大的意志力与执行力。
若想告别对游戏的沉迷,需要的是更为强大的意志力与执行力。而这,也意味着更大的难度。但即使如此,也还是要去面对它,迎接由其带来的挑战。
自如地在游戏人生与真实人生之间转换,这是必经的阶段,别无二法。
谈及此,思绪再次被激活。细算一下,距离自己上一次玩端游已过去7年有余——
七年前,和周遭的男性朋友一样,沉迷于LOL,除开上课,其他时间都以“提莫队长“的身份在游戏内推塔。那时候,自己的成绩长期稳定在班级30名左右(p.s.我们班一共36人)的样子。当然,那时的自己其实并不在意这一点。
而触动我发生改变的源动力又怎样产生的呢?说出来,倒也不怕笑话,因为“钱“——看到同学领对学生群体而言,并不菲的奖学金时,确实酸了,自己也想拿一次奖学金,哪怕是进步奖学金都可以。所以,一狠心之下,卸载了所有的游戏,开始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以及社交方面。
坦诚地讲,在这期间,我也曾打算重新下载LOL的客户端,但鉴于宿舍的网速,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于是乎,端游便彻底与我无关了。(p.s.工作之后,把自己的电脑换成了轻薄的商务本,电脑显卡配置什么的也支持不了啥端游,这时候,更没玩端游的任何念头。)
除开端游,手游一侧,因工作性质的关系,逐渐意识到各类游戏的底层逻辑都相差无二,属于换汤不换药那种,除了游戏刚出时,会有意识地去下载体验下,看看相关游戏产品的逻辑是怎样的。但也仅限于体验片刻,体验完毕便第一时间卸载。确信,除开《王者荣耀》这款手游之外,绝无沉迷一说。
对于《王者荣耀》,一直想戒掉,却一直难以戒掉。但是,两年前,一个契机让我有了戒掉它的可能性——
那时候,自己下定决心将自己用了很多年的iPhone换成Android手机。换机之后,因为数据的不共通,而自己也不愿意重头开始攒钱买英雄,升级符文,存皮肤,所以,便下定决心,告别《王者荣耀》。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确实做到了。
而最近,兴许是被各种事搞得不太顺心,所以重新将它下载了回来,然后,就沉迷于其中……
5/
也不知自己从何时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当意识到自己对某事物(非积极向的事物)上瘾之后,会第一时间去阻断这个上瘾的加深与蔓延。
而这次,在意识到《王者荣耀》有上瘾症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阻断。只是,这一次因为遇上国庆,会觉得假期也当适当地放松下,阻断计划放在节后相对来说是更为优的解。
所以,节后再来和《王者荣耀》说掰掰咯~
p.s.
虽然,玩《王者荣耀》时我也不太懂装备搭配什么的,但这也并不阻碍我一路拿MVP,升星晋级。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游戏天赋吧?(滑稽.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