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及其无法到达。明知文字里的“言说”,必生歧义,辞不达意,却始终停不下流连于字里行间的手舞。日子在时空里抽丝剥茧地弥散开来...我买一张车票,坐一宿,就为静看眼前的风景。
这是中国粤海铁路和谐号的第16号硬座车厢。
他们精瘦脸上呈现出深深的沟壑。这些都是饱经长年暴晒的脸庞,典型的中国农民的脸——犹如树皮一般——干涸而充满着岁月的深刻。谈笑间,没有所谓“户籍”,相互谈论这年里各自乘着火车奔走过几座城市,心地质朴却洋溢于表。这两人兴致勃勃地完全沉浸在各自孩子的出路中,在车厢的衔接处,蹲着,对周遭的一切浑然不觉。
这里由于空气不流通而充斥混杂着的各种令人不适的气味——劣质的烟草,方便面,久未冲洗的厕所,坐垫和窗帘上的人油汗味......
一对年轻的情侣,女孩着一条短裤,旁若无人地将双腿跨在男孩的腿上,两人耳鬓厮磨,情话绕耳。
一个女人带着母亲和两个孩子,磕着瓜子,玩斗地主。一会玩罢,一孩犯困,纸巾为枕,和衣而卧。
数小时后,广播里播报到站的站台名,停站3分钟。一群群无座的旅者们蜂拥而至。此时,列车员的吆喝声,谩骂声,婴儿啼哭声,年轻青年嬉笑声......一时之间,听觉在瞬间替换了弥漫在车厢里的嗅觉。一个背着沉重旅行包的青年,因寸步难行,索性在车厢的厕所门前就地而坐。无独有偶,饮水间旁,另一青年自备一件灰色的床单,地上一铺,俨然成了他随身的“移动硬卧”。
火车站贩卖折叠坐凳与黄牛票可谓两大民间行业。一个女青年一边掖着自备折叠坐凳,提着包;一边与朋友在电话中埋怨,16号车厢毫无立足之地。
行李,垃圾,人群错落在第16号车厢的各处,沉默或喧闹的,呆滞或困倦的。数码屏幕里,无声地播放着70年代赵本山在春晚上的小品特辑。
清晨,郊野的荒山起雾了。此时的云已全然被光弱弱地晕染。山里的人家,或倚竹或傍蕉而居。
这里是中国。和谐号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前行......
图片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