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独立、坚强、自信,有自己的事业,几乎已经成为大多数当代女性追求的理想生活。
谈到感情,多少我们都会联想到婚姻,谈及婚姻,几乎都离不开车、房,还有城市。
有人说,感情可以很纯粹,但婚姻总归离不开“世俗”二字。
在这庞大的交际圈里,复杂的是人心,看不透的很多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前几天关注到一个女性话题,说男生一旦买了房,就立刻投身于组建家庭的节奏。
同样的情况下,女生一旦买了房,则会离组建家庭越来越远。
很多男生都不解,甚至每次跟男性朋友聊起自己的不婚主义时,都会遭到强烈的吐槽:“别想了,到时候你爸妈逼着你,相亲你还是会去。”
我笑了笑,没有争辩。好像这个社会赌定了女生一定会嫁人,而后相夫教子,成为一个家庭主妇。
我知道,这样的生活也会是许多女孩的人生理想。
我相信,每一个女孩,都向往过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日子。
拥有一个落地窗,养一只肥肥的猫,再放上一把心爱的吉他。
午后给自己泡一杯喜欢的卡布奇诺,岁月静好,亦是人生所往。

女生一旦过了仅有的几年大学生活,感情问题几乎会成为与朋友闲谈时必不可少的话题。
“恐婚”二字不知道是90后的代名词,还是95后,亦或者是已经影响到了00一代。
以前,我只觉得我惧怕的只是婚姻二字。就如同钱钟书所言,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02
我们生来就被大大小小的边框束缚。
作为一个女孩,你应当活成哪般模样,
作为一个女人,你又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对女性都不太公平。
直到某一瞬间的幡然醒悟,我们都会发现,这个社会,其实对谁都一样。

进入新学校后的第一天,你被老师拒之门外,说私立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资格进入这所学校上学。
那时候你没有哭,默默地在一旁做完了一整张试卷,班主任才勉强让你交了学费。
不是足够坚强,只是那时的你,还不知道这就是不公平。
长大了些,你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大概是忽然发现,原来成绩好一点,真的能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你整装待发,信心满满,以为外国语学校的入学考试,你一定能过。
直到期限已过。你不记得那天,是哪些人被叫到一起填写你心目中的前五名。你不善交际,即便你有实力,却没有人写你。
少年时的直接,让你有点难过,你开始有点不喜欢那三个字。
你不敢问他们写的都是谁,但有一个人,他直截了当地说了没有写你。
你看成人世界里弯弯绕绕,那时心里的波澜现在尽是欢喜。
03
成年人的世界里,各有各的欢喜,也各有各的不幸。
不必诧异,偶尔庆幸,大概就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
每个人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而这些不公平,会远比年少时的不公平更深切。

今天追完了《二十不惑》,整部剧就像一场大学生求职历险,反观自己毕业前夕找工作的现状,就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在这个遍布快餐式情感的时代,“感同身受”就像精神的奢侈品。
拿着普通的学历,带着实习生的标签步入人海。
战战兢兢,付出时间、精力,以及倾尽一切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渴求的机会。
可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以当下的沉默,换取转正后的安宁。
我佩服姜小果对周寻大声叫嚣着不公平的勇气,也敬佩她面对上司不如意时说走就走的魄力。
“畏畏缩缩”四个字,与“年轻”二字不太搭。
但在不如意与丢工作面前,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害怕面对零收入时的窘迫。
毕竟,生活和明天都不能没有物质的支持。
《奇葩说》有一季辩题是:年轻人应该裸辞吗?
傅首尔说,如果再年轻一次,她依旧不会裸辞。因为害怕钱不够花,她从小缺钱,也受够了那种窘迫和不安。
那些不敢、害怕的根源,其实都源于你对一件事的恐惧。
不善交际的源头,是心底打了折的信任度。
一段信任度不够的关系,才会让你下意识地去拒绝亲密关系的建立。
我们都曾恐惧被生活落单,恐惧被同行的人丢下。
有个朋友跟我说:“即便社会险恶,我还是愿意相信,我只是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我希望我们都有放下戒备的勇气,
可以坦荡轻松的去接受一个人的喜欢,
可以有自信,也有信心去信任一个人对你的好。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