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童话的魅力》11

《童话的魅力》11

作者: KeLLy_7824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2:17 被阅读0次

《三片羽毛》:最小的孩子被看作小傻瓜

1、在童话故事里,“三”这个数字似乎常常是指精神分析学中心理铁三个方面:“伊底”、“自我”、和“超自我”。

2、安徒生的两个童话故事《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有一种令人沮丧的世界观——人的命运是无情的,不可逆转的。

3、在无意识的层面和有意识的层面,数字都代表着人:家庭状况及亲属关系。有意识层面:一代表我们自己,二代表恋爱关系中婚姻关系。在无意识层面:一代表本人,也代表占支配地位的家长。对于成人,一表示对我们拥有支配权的人。在儿童的心中,二代表家长,三代表儿童自己。

4、无意识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是艺术原创产生的源泉;“超自我”的思想观念使其得以成形;“自我”的力量对进入艺术品创作过程的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看法进行加工。

5、只有爱才能把丑陋的变成美好的。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我们无意识内心中那些原始的、粗野的和最普通的东西变成我们心中最精美的产品。

6、聪明可能是一种天赋,是独立于性格之外的智力。而智慧是内心深沉发展的结果,是有意义的经历丰富了人生的结果,是丰富的、充分整合的人格的反映。

恋母情绪的冲突与解决:穿盔甲的骑士与痛苦的女郎

1、童话故事可以告诉儿童在生活中如何应对各种冲突;它巧妙地为儿童提供他们自己无法编造出来的各种幻想。

读有所想:

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呈现呆傻的状态,是儿童的一种自卑心理的投射。儿童走向自我发展这初,很多事情感到力不从心,担心自己一事无成。而以呆傻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的结局告诉儿童,无论是自认为无能,还是被别人轻视为最无能的人,最终会胜过其他人。这给儿童的成长带来希望。所以儿童很喜欢反复听此类故事,在听故事中找到认同感,也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动力,最终实现人格发展的完整性。

安徒生的《丑小鸭》 尽管故事很动人,但它更适合成人的故事。因为丑小鸭跟鸭子不同种类,即使丑小鸭不努力不行动,它最终也会变成白天鹅的,它说明的是一切命中注定的,改变不了的。而其他童话故事,虽然主人公在故事发展会;变成动物、石头或植物等,但最终他们都变回了人,改变主人公的形态还要取决于主人公的行动。

恋母情结冲突期,男孩感到父亲的威胁,他们把这种情绪投射成危险的动物(恶龙);恋父情结冲突期,女孩将母亲异化成恶毒的继母或女巫。通过童话故事的幻想能极大地帮助孩子战胜俄狄浦斯冲突的痛苦,同时又保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跟父亲或母亲的亲密关系。

童话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当儿童对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有认同感时,会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相关文章

  • 《童话的魅力》11

    《三片羽毛》:最小的孩子被看作小傻瓜 1、在童话故事里,“三”这个数字似乎常常是指精神分析学中心理铁三个方面:“伊...

  • 阅读《童话的魅力》——第一周假期学习分享

    《童话的魅力》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创作这部《童话的魅力》时,是采取心理学分析和评判的方式进行童话案例分析的,...

  • 童话的魅力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需求和最艰巨任务就是找到人生的意义。但让人抓狂的是,并不是一个人到了某个特定的日子或者特...

  • 《童话的魅力》13

    《牧鹅少女》:获得自主 1、《牧鹅少女》象征地体现了俄狄浦斯冲突发展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从认为同性父母是篡夺者—...

  • 《童话的魅力 》18

    《小红帽》 1、如果对任何人表面上动听的示好意图都深信疑,就真的会遭到暗算。淳朴天真固然令人喜爱,但一个人总是淳朴...

  • 《童话的魅力》15

    《亨塞尔和格莱特尔》 1、贫困潦倒难以使人增强自己的道德品性,反而使他们变得更加自私,对别人的痛苦更加麻木不仁,因...

  • 《童话的魅力》14

    怎样讲述童话故事 1、童话故事的讲述者对这个故事的无意识的理解就受到儿童的无意识理解的影响。给儿童讲述故事的最有效...

  • 《童话的魅力》5

    替代性满足与意识识别 1、童话故事既富有娱乐性也富有教育意义。它们的独到之处是通过直接与儿童的内心对话来达到这一目...

  • 《童话的魅力》6

    变形转换:关于坏继母的幻想 1. 成长经历需要适当的时间,童年就是学会跨越内心经历与现实世界之间巨大差距的阶段。 ...

  • 《童话的魅力》12

    畏惧幻想:为什么要禁忌童话故事? 1、儿童更关心的问题是“他是好人吗?他是坏人吗?也就是说儿童更想把正义的瑞和邪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话的魅力》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b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