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得不承认合唱是普及音乐的最佳手段
学习音乐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一 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一切音乐的基础,是音乐的基本素养,是声乐和器乐学习的前提。可惜,在我们这里,无疑是本末倒置了。
也就是这几年的合肥才开始在校外的音乐考级中加入这门课程,以此来倒逼本地音乐的发展。
视唱练耳即音乐基础知识。在这门基础课里首先要学习最基本的认谱读谱和唱谱,当然这里指的一定要是五线谱。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会吼两嗓子就是会音乐,但就像你只会说话不去认字一样你就是个文盲,你不认识五线谱你就是音乐上的文盲。
做到这点已然是庞大的工程,因为按照国际通行的西方十二个调式,我们必须熟悉每一个调式里的具体的每个音的唱名的位置。
由于音乐学习时间的有限和拔苗助长式的学习以应付考级,所以通常就用固定调的C调的位置来读一切大小调上的音名,造成这个音的音高的距离千变万化而不像首调调性的固定,从而丧失了调性的准确性,跑调那更不在话下。
在我多年的钢琴教学中,我终于学会了最大的技能——跑调。因为都是用固定调唱谱,我随着学生天南地北的跑,终于成为了一名误人子弟的音乐老师。
练耳以后再说,读谱不正确一切都不会往好里去了。
二 声乐
声音本是人随身携带的最好的乐器了,我们首先要学会运用好它。
可惜我们通常不会善待它。所谓唱歌全靠吼,当然有的歌不吼不成歌。但大部分时候,大部分的音乐都要有基本的听觉上的美感。
就我的既往的经验。
我在通俗歌曲里的喊叫式唱法里曾经找到过我很会唱歌的凭证。好在年轻时有底气把满腔的愤叛用喊叫式唱法得以宣泄,所以也得意于自己从来就是个唱歌的高手。
但当我进行音乐专科的学习时,我被教导用扁扁的嗓子唱中国民歌:声音要越妩媚越娇滴滴的越好。可惜我不是那种可以被塑造成有那种姿态的人,所以以失败告终。
当我进行音乐本科段的学习时,我又被教导用抖音来唱美声:当我装模作样地把手交叉放在胸前作意大利花腔女高音的样式唱歌时,我的呼吸立马变得困难。
后来,我终于连喊叫唱法也没有了,一是我的呼吸越来越不大够用,二是我也丧失了那种强烈的愤怒,因为已经找不到让我愤怒的目标和方向。
三合唱
其实我们在学习独自唱歌之前应该接受的就是合唱这方面的训练。这样既可以巩固学习的五线谱,又可以在听觉上巩固练耳知识。
合唱的音乐外的诸如集体协作等的训练意义就不说了。
而我们既往的一些合唱的经验现在看来大多也是错误的。
我们的大中小学校里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合唱的最佳训练场所,但由于视唱练耳这个前提的训练不足,导致很多的合唱就是形式上的大家一起来齐声唱。
大家凑到一起往往能把一首单一声部的歌给唱齐整了已属不易,声音的统一度和多声部那简直想都不要想。而事实上,声线的统一和多声部的和谐是合唱的精髓,也是西方音乐的核心所在。
和声在西方音乐中无处不在,体现在乐器中诸如钢琴它就是最好的和声乐器。
我们一开始应该学习的应该是合唱的唱法,即每个音的声线是一条直线,它的发声应该是上下的立体的垂直的,而且每个人在懂得发声原理时都可以做到,它是最接近人的嗓音结构和呼吸的声音。
它既不要像美声唱法那样声音在上下音之间抖动且越有抖音越显示出演唱者的高水平,也不像中国民歌那样用扁扁的嗓子横向的发出有上滑音和下滑音的声线,也不像一般走通俗唱法路子的人纯靠嗓子向外吼。
合唱的声音应该是有音乐美感的声音以及最自然的唱法,这样的声音才能自然地较好地融和在一起,而不至于在声音方面起冲突,且能够发出和谐的声音。
四 合唱团体
我之所以写这个题材,是因为我这几个月的体验,例外还有一些心灵上的挣扎。
由于认识了张洁,我才接触到了合唱。我从他那里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合唱的知识以及对合唱的一些认识,也厘清了之前对合唱的一些误区。
当然,我从来就是个理论家,实践自是不足。
后来,由一开始的一些兴致到后来又有些质疑,最大的质疑是来自上海金承志的彩虹合唱团。
我对金承志的炒作式的合唱曲目非常反感,甚至觉得那很恶俗,尽管用着很美妙的声音和较高水平的合唱形式。
最尴尬的是金承志还是科大学生合唱团的指导和常任作曲,而张洁又是科大学生合唱团的创办人。
他把这个用自己心血一手创办的合唱团看得和亲人一样重,而我从来就是个不善于掩饰自己好恶的人。
于是私下里网络里便时有对金承志的抨击,我想这对于张洁会造成一些压力。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我这是不自量力,当然我从来就不会去秤自己的重量。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很多好的东西如果不去用另类的发声也许永远被埋在了世俗的喧嚣中。
我想到了余秀华,她的出名在于那篇很恶俗的诗的名字,但她的很多诗后来我读到都颇为感动。
我想金成志和他的合唱团也应该是如此吧!
至少他能够让人们看见合唱,再走进,再走进,原来合唱是如此美妙。
这已足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