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关键词语】
1. 格物
朱子:“穷至事物之理”。(《四书章句集注》)
王阳明:“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传习录》)
杨伯峻:“接触事物本质”。(《论语译注》引申)
综合解:通过实践探究把握事物规律与道德准则的统一
2. 致知
朱子:“推极吾之知识”。(认知维度) 傅佩荣:“实现认知觉醒”。(《大学中庸解读》)
现代解:建立主客统一的认知体系
3. 诚意
朱子:“实其心之所发”。(《四书章句集注》)
王夫之:“不自欺之谓诚”。(《读四书大全说》)
行为标准:表里如一的心理状态
【现代译文】
追求德性普照天下之人,必先从治理邦国做起;要治理邦国,必先整饬家族;要整饬家族,必先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必先端正心念;要端正心念,必先实现意念真诚;要实现意念真诚,必先获得真知灼见;而真知的获得,在于对事物的深入探究。
【四维诠释】
| 维度 | 解析 |
| 表层结构 | 逆向推演的实践逻辑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