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负面情绪中,哪有精力学习…

(一)
最近几天,某北大新生的妈妈开了一个收费群,专门教“妈妈”们如何教育孩子,传授自己的“教育经”。此事一出便闹得沸沸扬扬,绝大部分人还未了解事实真相就大肆批评,甚至上升到人品的质疑。
暂且不论这位妈妈的对与错,我认为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把更深层次的问题拉入了公众视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家庭教育的质量普遍偏低,甚至缺位。
其实,回溯这位妈妈从六七年前开始记录的孩子的成长日志,不难发现,她在培养孩子方面是高度负责,毫不懈怠的,而她的孩子考入北京大学也说明了她的用心和努力没有白费,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的培养是需要时间,需要方法的。在学生与家长的共同成长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会遇到同一个问题:亲子关系,也就是家庭关系。再好的方法,再好的天赋,如果孩子顶牛不用,也是白费。
(二)
我最好的朋友,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长大。
在隔代教育下,朋友的精神层面,学习层面,性格层面,生活习惯层面都有一些欠缺。
高中和他坐同桌的时候,他经常一大早来就无精打采,怨声载道,问其原因,还是因为爷爷奶奶病痛缠身,将这种负能量传递给了朋友。
在这样不算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下,朋友养成了懒散、慢吞吞、有点懦弱、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三)
但是,并不是只有单亲家庭存在负面影响,许多看似“完满”的家庭也存在亚健康状态。
比如:父母性格暴躁、父母经常争吵、父母关系恶劣…
在一个家里,如果父母经常恶言相向,视对方为仇敌,是非常可怕的。
你想想,一个孩子成天处于这样一个负能量环境中,每天心里充斥着负能量,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学习呢?
学习需要的是专注,这也就是为什么物质更丰厚、人际关系更和睦的人能学得更好的原因:他们心里没有太多负担,能做到真正的一心向学。
心中太多杂念,想要优秀都难!
(四)
如果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总结一位家长应有的素质,我想应该是:温和地善待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坚定地执行训练。
然而,说归说,做归做。深知做一名合格家长着实太难了!
但这种难并不能成为家长逃避家庭教育责任的借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仅是对孩子的激励,也是对家长的训诫。
孩子的优秀与否,每一个家长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您的孩子不小心成了“差生”,也请您找找自身的原因。
文:狐狸阿姨 图: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