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历史有意思
得到“忠悫”谥号的人下场都很惨,最后一个人是王国维

得到“忠悫”谥号的人下场都很惨,最后一个人是王国维

作者: 芥子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5-24 08:47 被阅读0次

历史上有四个人死后获谥“忠悫”,他们下场都很悲惨。

四人中有两人投湖而死,一人被凌迟,一人自杀未成被枪杀。

一、黄子澄不降朱棣被凌迟

黄子澄,1350年生。明初大臣。死于朱棣靖难之变。

黄子澄,清《吴郡名贤图传赞》卷四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会试中,黄子澄高中第一名。经过殿试,朱元璋取丁显为状元,将黄子澄抑置三甲。据说在前一晚,朱元璋做了一个梦,他见到殿前有一个巨大的铁钉,上缀白丝数缕。朱元璋认为丁显的名字与梦相符,便擢其为状元。黄子澄为三甲第五名。

黄子澄后来升至修撰,伴读东宫。朱允炆为皇太孙时,曾问他:“诸王都有重兵,如果起兵作乱,怎么办?”黄子澄回答:“诸王只能留有护卫,能自守即可。”自此,朱允炆准备削藩。

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明史·卷一百四十一》

朱允炆即位为惠帝后,即着手削藩。他先解决了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人,只剩下了燕王朱棣。朱棣上书求救,朱允炆心生恻然。黄子澄多次进言朱允炆尽快决断,但惠帝仍犹豫不决,此事乃止。

但在齐泰、黄子澄的安排下,朝廷还是进行了很多工作,如在顺德、山海关练兵等,以控制北平。朱棣知道进行要对他动手了,就以病重为借口,请进行放他的三个儿子返回北平。齐泰坚决不同意,黄子澄却说:“可以放他们回去,免得生疑,我们可以出奇兵而取之。”朱棣的三个儿子刚回去,朱棣就发兵叛乱,并称被奸臣齐泰、黄子澄逼迫。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黄子澄与齐泰本是书生,军事不是他们的长处。黄子澄推荐李景隆接替初战失败的耿炳文,但李景隆更是节节败退。黄子澄向朱允炆请罪:“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他作诗道:“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明诗纪事》)

惠帝为向燕军示好,免去了二人黄子澄与齐泰的官职,暗中却仍然与二人商议大事。盛庸在东昌大破燕军后,惠帝马上恢复了他们的官职,不久盛庸在夹河战败,惠帝再次免去二人的官职。朱棣骂道:“此缓我也!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逼近京城应天府(南京),惠帝谋求与朱棣谈和,将两人贬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危急时,惠帝召黄子澄回京勤王,未至,燕军已经攻破京城。

黄子澄想与知府姚善航海到外地寻求救兵,姚善不同意。他便与知府杨任图谋举事,被人告发。

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黄子澄抗辩不屈。被凌迟处死,族人无分老幼都被杀头,姻亲则被发配边疆。

弘光初年,南明朱由崧谥节愍,清高宗时追谥忠悫。

二、贺逢圣自沉墩子湖

贺逢圣,1585年生,明末大臣。湖广江夏人。死于明末张献忠叛乱。

他自幼家贫,秀才时与熊廷弼齐名,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此后数次会试不中,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终于得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

天启二年(1622年),贺逢圣任会试分校官。这一年,他提拔了华允诚。华允诚在清初时,因不肯剃发于南京被杀。

天启七年(1627年),贺逢圣因不依附权阉魏忠贤,被削籍为民。崇祯初复职。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任东阁大学士。二年后,致仕回家。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入阁,因与首辅周延儒不合,再次致仕归乡。

第二年春天,张献忠势力浩大,引军直逼江夏。贺逢圣有一个凉生尹如翁,跑了三百里路,带僧帽袈裟给他,让他逃跑。贺逢圣将衣帽还给他说:“你快走吧,不要担心我!”

五月份,张献忠攻陷武昌。城刚失陷时,贺逢圣将家人载到船上,离开墩子湖后,凿破船底,一家二十余人,全部溺死。

贺逢圣身着御赐冠履蟒衣来到楚王府,欲与楚定王朱华奎同死。但王府已被占据,楚王也不知所终(张献忠在武昌进行大屠杀,朱华奎被囚于笼中,沉江而死)。农民军捉住贺逢圣,贺逢圣骂道:“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农民军放了他,让他离开。贺逢圣来到墩子湖,自沉而死。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明史·卷二百六十四》

秋天,反贼离去。当地官员望湖拜祭,有一神向他托梦道:“我负责守护贺逢圣的身体,他的左手有一粒黑色石子。”于是,官员守在湖边,果然贺逢圣尸身自行出水,情形同梦中一样。在水中一百七十余日,面目仍栩栩如生。冬十一月,当地官员“挥泪而葬之”。

贺逢圣死后,福王朱由崧追赠其为少傅,谥号文忠。清高宗时改谥“忠悫”。

三、蒋文庆太平军枪杀安庆城

蒋文庆,1793年生。死于太平军叛乱。

咸丰十年的安庆之战,距蒋文庆死已过去七年

嘉庆十九年,蒋文庆中进士。咸丰元年(1851年),任安徽巡抚。

咸丰二年,太平军逼近武昌,朝廷命蒋文庆遣安徽兵一千赴援湖北。总督陆建瀛担心太平军攻打江西吉安,让蒋文庆调兵改往江西。蒋文庆称一部分兵已启程,可将其余兵力改道江西。并可募足千人。但安徽兵少,需要本地再募二千新兵。而且缺少饷银,需要截留“续收地丁契杂及芜、凤两关税”。陆建瀛认为蒋文庆举止张皇,对他很不满意。

第二年正月,太平军攻陷武昌,陆建瀛督师迎剿。令总兵王鹏飞以二千人防安庆,以客将驭新兵,安庆十分危险。蒋文庆的母亲年八十余,久病,蒋文庆便用船将她送走。正好陆建瀛溯江来到,见状大怒,出言不逊,并要弹劾蒋文庆。蒋文庆便称病不去迎接,道:“我只等着朝廷降罪!”

陆建瀛战败返回南京,再次经过安庆,蒋文庆要他入城商议防守之策,已经来不及。总兵王鹏飞和按察使张熙宇都弃防而走。

太平军突然攻打安庆,城北兵溃,城中流言说将退守庐州,于是众人纷纷缒城下逃走,斩之不可止。

蒋文庆准备自杀,吞金、毒药都没死成。家人用轿子抬他出门,在门口遇到遇太平军“堵王”黄文金的部队,被枪击而死。

蒋文庆入祀昭忠祠,在安庆建专祠,谥忠悫。

四、王国维自沉昆明湖

王国维,1877年生。他的自杀起因于冯玉祥发动的“甲子兵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甲子兵变

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著作达62种。陈寅恪主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是“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他的《人间词话》至今仍是众多学子的案头书。

1883年,王国维七岁时入私塾,1892年7月,中秀才。被称为“海宁四才子”之一。

1898年2月,进上海《时务报》馆作书记校对。并在“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理化。1900年6月,在上海做翻译工作。1902年2月,前往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10月,回国到京师大学堂教日文,11月,到通州师范学校任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1904年12月,到苏州江苏师范学堂任教。1907年3月,返京在学部总务司行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国维随罗振玉寄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自居。1916年,回国出任《学术丛编》编辑。1918年,兼任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21年1月28日,答应出任北大教授。1922年春,受聘为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

1923年4月16日,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7月14日,溥仪手令,王国维“加恩赏给五品衔,并赏食五品禄”。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甲子兵变”,11月5日,溥仪被迫迁出皇宫。王国维陪同他暂住醇王府。王国维非常苦闷,几次想要自杀,都被家人劝住。

1926年9月26日,长子潜明在上海去世,王国维悲痛万分。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雇人力车到颐和园,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留下遗书,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关于自杀原因,至今仍争论不一,但普遍认为与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有关,他对时局失望,认为文化衰落,郁郁中投湖自尽。

王国维死后,逊帝溥仪赐谥号“忠悫”。王国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获得谥号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忠悫”谥号的人下场都很惨,最后一个人是王国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qj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