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爸爸和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吵起来了,大吼大叫的吵,还是个孩子的我,使劲听也听不明白,只听到各种吼叫,如同猛兽一样。我吓得瑟瑟发抖,满脑子只知道现在不安全,很不安全,我该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朝我进攻?我能不能说话?我说话会不会进一步激怒父母?
一阵吼叫之后,明显妈妈崩溃的大哭,爸爸的情绪完全失控,开始朝妈妈身上打,把妈妈推倒在地,使劲的踢。妈妈痛苦的哀嚎着爬离爸爸,爸爸转身拿起地上被踢翻的凳子,就朝妈妈扔去。
我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满身是伤的妈妈经不住这木凳子砸呀,怎么办?我不要失去妈妈,我要保护妈妈,我要去替妈妈挡着,可是要是那凳子砸到我,我该多疼呀,那种恐惧的感觉,我以为下一秒整个地球就会毁灭。
在我犹豫挡不挡凳子的过程中,凳子飞一般砸到了妈妈头上,妈妈绝望的抱着头,就连哀嚎声也慢慢小了,身体估计痛得麻木了,一动也不动。犹如毒蛇猛兽的爸爸终于停下来了,蹲着大口大口地喘气。
我满脸苍白,6岁的我已经学会无声的流泪,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我逃离吗?我能去哪里?如果不逃离,留下来我该朝着爸爸走去吗?不,不敢,万万不敢,我小心翼翼的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生怕自己一不注意哪里触动激怒了爸爸再次发狂。我该走向妈妈吗?……最后我谁也不敢靠近,妈妈伤势严重,躺在床上好几天也下不了床,爸爸依然没日没夜的出去挣钱,生活还不够自理的我被迫学会下厨。
接下来就是爸爸妈妈长长的冷战,爸爸妈妈冷战着度日如年,却不知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我?他们知不知道,我也度日如年?
这样的家庭战争,来来回回,无数次了,多得我几乎记不清了。一次我不听话,妈妈生气的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你还不听话点”。我心想,哦,原来我是个罪人,我是个多余的人,我的存在只会让妈妈痛苦。如果没有我,那妈妈就可以离婚,就可以脱离这样痛苦的生活。可是我有勇气去死吗。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就是这句话,我们都不陌生,甚至自己也曾亲口对孩子说过,或者在和朋友聊天时听到过。
说这话的大都是妈妈们。或许是一些受尽了委屈的妈妈,或许是一些被不幸婚姻所折磨的妈妈,或许是一些遇到垃圾男的妈妈……但是即使过得再不好再不满意,却依然不离婚的女人。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很明显,这些妈妈们想离婚,但是因为很多很多原因不敢不能不舍,最后却把不离婚的理由推卸给一个对父母的情感故事一无所知的无辜的孩子,说是为了孩子。让孩子戴着“妈妈婚姻的不幸福,是为了我;为了我,妈妈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样的罪帽子。
妈妈们以为,让孩子戴着这顶帽子,孩子就会更努力学习,就会更孝顺体贴妈妈,在父母吵架时就能够站在妈妈那边,甚至在离婚时就会选择跟妈妈。妈妈们在受尽了委屈之后,对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说完这句话,妈妈心里貌似舒服一些,平衡一些,甚至有报复的快感。
那么孩子听了这话什么感受呢?
我是罪人,我是多余的,我的存在是让妈妈痛苦的,我死了或许妈妈会过得更好,甚至滋生出自杀的想法。也或者会仇恨爸爸。
或许这孩子会变得更听话,更心疼妈妈,可是这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这孩子只是被罪恶感控制了,一旦有机会挣脱这份罪恶感,这孩子或许就不再是那个乖巧的孩子了。
不幸福的婚姻会代代相传,暴力的家庭也会代代相传,抱怨指责的家庭也会代代相传……
很多人或多或少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延续着原生家庭很多不太好的习惯,明明自己深受其罪,却无力改变,甚至自己还要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然后又成为这样的父母,用如此的教养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还要安慰自己,我当年也是这样长大的,也小有成就了,然后心安理得的延续父辈们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孩子就是当年童年的我们,生命再来一次,我定将让我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充满欢乐,充满爱。
希望每一对夫妻都是恩爱的,每一个家庭都是温暖有爱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爱的滋养下成长。希望我们勇敢不怕痛的走出原生家庭,重塑自己,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愿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能秉着一颗爱心谨言慎行,说好每一句话,做好每一件事,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独立负责任的人。
最后,永远都不要再跟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妈)离婚了”这句话,这句话没有任何好处,只会降低孩子的生命力。
此文是第三次看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有感而写,电影里的成才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家庭里,暴力的家庭就会有暴力的孩子。希望此文能够唤醒那些暴力的父母,不管是夫妻之间的暴力还是对孩子对别人的暴力。
网友评论
无论男女,如果生活过成这样都有责任。
好在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