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篇关于上海的文章,提笔又停提笔又停,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写下这篇感恩的文章。因为疫情,这一段时间上海被刷屏,每次看完都泪流不止。
一提到上海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很排外,在他们眼里,只有上海人和外地人。
记得,我曾经在上海的某高端超市当客服经理时,遇到一顾客投诉,服务台叫我去处理客诉,我一路小跑过去,还没等我开口,她直接甩给我一句:“找个管事的上海人来跟我交涉!”在场的人无不睁大双眼,排外到这种程度。我也真的是汗颜。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家有资格且具备这种优越感。
有过上次的经历后,我的脑子里便时刻提醒自己,遇到上海人还是适当保持距离。打不过还躲不过吗?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

姐姐谈了个上海男朋友,家里条件还不错。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能长久吗?
能,时间给了我们答案。在与姐夫一家人相处的这么多年里,我们经常感叹,这世间怎么有如此好的人家,关键是还能被我们遇见,不免心存感激。
亲家母隔三差五就叫我姐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吃饭,吃完后,还给我准备很多好吃的水果,嘱咐我:“工作别太累,饭要按时吃,营养要跟上,有困难可以找姐姐姐夫帮忙。”句句戳中泪点,试问?有几个人能遇到这么好的亲戚。
从小到大听得比较多的是,城里人最怕从农村来的亲戚。以前还听朋友说,她姐姐生病去找城里的姑姑借钱治病,姑姑家条件优越,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邮寄了五千元过来。她姐最终也没逃过病魔的魔爪,早早地离开了她们,朋友努力挣钱,筹齐了钱亲自给姑姑送了过去,姑姑说:“你拿着吧!刚毕业,工资不高,留着自己用吧!”朋友临走前,把钱放在姑姑睡的枕头下,上了车后发信息感谢姑母的恩情同时告诉姑姑钱的事。

亲姑都如此,我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家女儿被他们宠上天。对比之下,我是何其的幸运。我听过最感动的一句话是:“吴优(姐姐的名字),你要多孝敬你父母亲,他们种田很辛苦,多转点钱给他们,他们带大你们不容易。”
天底下有几个公婆会主动提出扶持娘家的?都是怕媳妇把钱无偿给娘家的姊妹,大大出手的不在少数,同样是做儿媳妇,隔壁婆婆提醒刚进门的媳妇,“你现在已经结婚,娘家的事尽量不要过问,不然以后大小事都会来找你,说不定,日后你父母亲生活不能自理,都会让你一个人扛。”听得心里拔凉拔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亲遇到这么大度的亲家,自愧不如,七十几岁的亲家公跟父亲同桌喝酒,席间劝父亲学做饭炒菜,他说:“女人辛苦一辈子,为这个家付出很多,任劳任怨,我们作为男人,年轻的时候要工作,没时间做家务活,现在退了休,可以多分担一点。我现在天天跟着美食台学做菜,最近在研究西红柿炖牛肉。”父亲听了连连点头,有种被点化的感觉。
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能不优秀吗?
亲家母说:“全上海的年轻人都在啃老,就他儿子不啃老,傻不傻?存折给他好几次,分文未动地被退了回来。”
19年年底,因为武汉,全国按下暂停键,生为旅游人的我们,损失惨重,姐姐姐夫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支助我们继续开店,并且每个月给我们转生活费,即使他们全家人现如今被禁足在家里,一日三餐的食材都难买到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继续给我们转生活费。
我拿什么感谢你们,我最亲爱的姐姐姐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