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灰》这本书,是我继《房老虎》后第二本自传体小说。
《房老虎》是我长期从事房地产行业亲眼目睹的亲历,出版后反响不错。
《灰》是退休后,时常有三五朋友聚会聊天,上海话叫“嘎讪胡”,讲了不少小辰光的事体和经历。听者饶有兴趣,挑挑我,要我写出来搭大家一道分享。于是,“今朝”写一点“明朝”写一些,一不小心也有十多万字了,就发在博客里厢,给大家看看白相相。
本来不想出书,因为我在书写过程中,陆续在博客上分章节发表,并得到不少博友好评,不少章节阅读者过千。有些关于学生时代的章节,发在同学朋友圈内引起共鸣。关于医改的章节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尤其是《乡愁》《母亲》两个章节得到了所有亲朋好友的赞同。居然有朋友称我“作家”,又挑我上山,我有点飘飘然了,硬着头皮上了,我终于下了决心——出书。
有许多博友问我,为什么小说书名为《灰色年代》,其实这一书名的灵感来自徐志摩《灰色的人生》一首诗。下面抄一段以供大家品味——
来,我邀你们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合唱的“灰色的人生”!

徐志摩那《灰色的人生》并不值得歌唱,然而高声地唱着,“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便成了对痛苦的昭示。而这昭示的目的当然既是控诉又是激励。
而我码字的《灰色年代》并没有这么痛苦,也无需控诉和激励。只是想留下一段在上海“下只角”草民,半个多世纪的民间生活故事。
我也知道出书是在做亏本的买卖,我也从来没想过靠码字赚钱。只是不把心里所想之事码出来心有不甘。不记录下来,说小了愧对自家(白活了);说大了对不起祖宗。
书其实就是码字者给一部分有共同经历或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写的。有一百人阅读,说明你能写东西了。有几百人阅读,说明你会讲故事了。有上千人阅读,说明你可以自慰了。
从心事,到语言,再到文字,中间的路到底怎么走?码字时自家心中也没底。除了博友的一路陪伴,我在报社和出版社的老朋友,给我不少鼓励,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给他们也添了不少麻烦,他们甚至亲笔帮我修改润色。在此我一并谢过!
这本书其实我把它当成个人回忆录和家族史来写的,它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文革产”初中生的成长史。这一段成长史也是共和国成长历史中的艰难岁月,对我们的小辈了解历史的同时作一些补白,相信会有一定帮助和收获。将此书献给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也算是我的“夕阳工程”。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均入书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