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西北之旅,中宁是最后一站。
出中宁火车站的时候正好遇上下雨,雨打到地上马上就蒸发了。路上行人无人打伞,也无人避雨,他们各顾各的,并没有因为雨的原因而受到影响。
这是大西北,一点雨对她来说不知道应不应该稀罕。这里年降水量200毫米,年蒸发量1800毫米。干旱少雨的概念,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到这才能切身体会。
沿着出火车站的大路一直走,走几分钟就看到黄河了。从来没有人能真正认识过一条河流,除了黄河。在这,被唤做母亲河的黄河,得到了每个西北人厚重的感激和尊敬。
“我们和这些植物一样,都要喝着黄河水才能活下去”。路边卖枸杞的农户带着很浓的西北腔对我说,到这来旅游的,看的就是我们的荒凉啊。
我听得心里一阵心酸,独自漫步在黄河边,下着雨的中宁显得格外的沧桑,和南方的随便一座同类城市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但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是一片海,一片漫无边际的由黄土与沙石组成的大海,我们,如尘埃一样的一滴水,在这片海里被风吹散,被浪冲走,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渺小,就是相对于西北的宽广而言的。西北,以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接纳干旱和荒凉,黄河又把一切死气沉沉的东西在这变得生生不息。
站在这样的地方,领悟了大山大水的巍峨和广阔,生长在西北的汉子才各个豪迈峥嵘,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一个南方人来到这,会不同程度的开阔胸襟。
放眼望去,贺兰山这道天然屏障,隔断了来自腾格里大量的扬沙,遮挡住了虎啸狼嗥般的狂风。黄河以不知疲倦的奔流,百折不回的韧性,向东流进大海,沿途浇灌了干渴的土地,洗净了不洁的肌肤与灵魂。
我没有罪,站在这里却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与遗憾,在粗犷宽容的自然空间,在质朴善良的西北人群里,潜移默化地不知不觉地净化了灵魂、纯洁了良心。
大西北,不止有地域的粗犷,更难能可贵的是情怀的粗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