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即使知道笼子里布满机关,但还是难逃美食的诱惑,抱着侥幸心理去冒险。人,为了金钱、权力和美色,常常会迷失本性,以身试法,落个抱憾终生的下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都只因“贪婪”二字。 一本书上曾经说过: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贪婪。的确,贪婪是深埋在心底的恶魔,只要给它一点机会,它就会飞快地成长,占领你整个心灵。在贪婪面前,我们要保持理性,懂得控制自己,否则,稍稍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是地狱,是自我毁灭的深渊。
深夜,一只老鼠在厨房偷吃,被猫不动声色地逮住了。 老鼠苦苦哀求:“求你放我一马吧,我会给你一条鱼。”猫说:“不行。”老鼠继续说:“那5条行不行?”猫还是摇头。老鼠仍不死心:“那这样,你如果放了我,以后每天你都能得到一条鱼,而且,以后逢年过节,我还会拜访你。” 猫眯起眼睛,没说话。
老鼠以为猫动心了,继续说服:“平时你要吃到一条鱼简直太难了,但只要你放了我,以后你可以天天吃到鱼了,而且这件事我会保密,只有我们俩知道。何乐而不为呢?” 猫依然不语,心里却在犹豫:老鼠的主意的确不错,放了它,或许我确实能每天吃到鱼,但是一旦放了他,主人的食物每天都会被偷,老鼠的胆子越来越大。我再次抓住它,怎么办?放还是不放?如果放,它还是会为非作歹,主人一旦生气,就会把我撵出家门。那时,别说吃到鱼,就连一日三餐都没了着落。如果不放,老鼠或其同伙就会向主人告发这次交易,主人照样会将我扫地出门。如果睁只眼闭只眼,主人会认为我不尽职,同样会将我驱逐出去。一天一条鱼固然不错,但弄不好会丢掉一日三餐,这样的交易不划算。
想到这里,猫突然睁大眼睛,伸出利爪,猛扑上去,将老鼠吃掉了。 猫是聪明的,它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面对老鼠的许诺,它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日三餐。一日三餐便是它的底线。猫当然希望一日一鱼,但连起码的一日三餐都保不住的话,一日一鱼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对此,我们始终要记住的一点就是,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长满了诱惑。各种各样的诱惑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我们只有始终告诫自己别贪婪,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会迷失自己。 贪婪是一种顽疾,我们总是在得到一些之后,还想得到更多,进而成为贪婪的奴隶,任由其控制。
当贪婪控制你的思想时,你忘了前人“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的警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因此,我们真正应当采取的态度是:远离贪婪,适可而止,知足者常乐。 放弃了玫瑰,你还有百合;放弃了小溪,你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你还有整片森林。有时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倘若贪婪作祟,你痴心地想拥有所有,那百合会被玫瑰的刺刺伤,大海会将小溪淹没,森林会因为一棵树的燃烧而丧失整片绿色。
“股神”巴菲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赵丹阳花费211万美元只为与其共进一次晚餐。巴菲特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其实,“股神”的年平均收益率也就是30%左右,而且他也曾有过手中股票缩水一半的经历。但是股神和我们的区别在于,他克服了人性的弱点——贪婪,他不会因为股市一时的涨跌而贪婪地想要扩张自己的财富,而是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做到了在得失之间很好地收放。 伊索曾经说过:“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拥有的也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拥有得太少,而在于向往得太多,于是我们到处奔波,终日忙忙碌碌,希望暂时的苦难可以换来最后的满足。
但是,我们错过了沿途美丽的风景,等到追悔时,春天已过,为时晚矣。 我们终身追求的财富到最后只是过眼云烟,地位也会随时光而流逝,凡事适可而止,乞求得太多,得到的就太少。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份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