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四年了,忽然想起这些年来上学的事情,如果说最不适应的一段时期,应该是初一的那段时光。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是很小的一步,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他的不同,比如早上需要起来早了,晚上回来得晚了,课程突然变多了,考试变成家常便饭了……暂且不说,只有一点当时是让我最不解和排斥的,就是语文老师从初一的第一节课起,吩咐我们以后每天的语文作业除了他布置的相关内容外,还有一天一篇作文,题材题目都无限制,只要每天都写一篇就行。
这对我来说,跨度太大了,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写日记,一篇日记也就两三百个字,已经使得我们绞尽脑汁,现在居然要一天一篇作文,简直是天方夜谭,顿时觉得学习这条路难于上青天,我不知道这三年该如何应对了。
我还记得第一天放学回来,当时正是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热播的时候,父母在隔壁房间看着电视剧,我在自己的书桌钱咬牙切齿地写作文,写的什么我现在完全没有印象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熬到了10点多才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隔壁父母房间已经关了电视睡觉了,那是当时从上学以来最晚的一次。
当时的10点多在父母嘴里就是深更半夜了,农村里哪有深更半夜还不睡觉的人家,我上床前拉开窗帘的一角,小心翼翼地望了望窗外,果然,农村的夜很深了,外面漆黑一片,只有我房间这盏台灯还亮着,但是我却觉得它照不亮我前方的路,我可能被这繁重的作业打败了。
常听父母说我们得念大学,那还得上多少年学,未来的我要熬夜到什么时候?我重重地叹了口气,第一次感觉到任重道远,就在这样惴惴不安的担心中我睡着了。
第二天把作业交了上去,快放学的时候发了下来,我看到作文本第一篇作文下批了个优,旁边一行评语:字写得很认真。
以我现在的解读大概是老师觉得文章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语录通顺,无错别字,态度还不错,字写得端端正正。
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觉得受到了莫大的表扬,昨晚还忧愁绝望的心仿佛被这一行字点亮了,于是我更加认真地对待这项作业,后来慢慢的,我的作文就成了语文老师经常在全班朗读的范文,我就成了语文课代表。
初中三年,每天一篇文章,我一直坚持着,到了高中,新的老师没有让我们每天交一篇文章,但是那时我的作文水平还是班里的佼佼者,考试的文章经常被语文老师拿去复印发给班级的同学来看。
如果说当时我确实有那么点写作的才能,大概就得意于从初一开始的每日一作吧,可惜我没有一直坚持下去,我始终把它当成了一项作业,告别了初中,也告别了每日一作。
现在都说坚持21天便可以养成一种习惯,我坚持了三年,败给了什么?思来想去,三年,我始终把写作当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主观上的坚持,那三年我没有爱上写作,我只是爱上了被表扬,我知道只要我认真完成了一篇好的文章,我就会被表扬,同学们就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周围全是溢美之词,我享受的便是这个,而不是真正的对写作的热爱,不是真正的发声。
在这里,看到无戒发起的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我觉得有人组织这样的事情很温暖,虽然我没有实质性的参与,但是我尽可能的也在多读多写,这次我不想再把它当成作业,希望余生每天写点东西,会成为我的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网友评论